陈晓青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学 邮政编码:31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科学的教学目标也呈现了多元化,需要学生深度地参与到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各种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以此实现初中科学的高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初中科学;教学运用
前言: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科学课的教学一般都是只是的灌输,在教学上基本上是流于形式,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科学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的科学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关键,在此背景下,问题化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问题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教学问题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内容与科学教学息息相关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内容要和科学教学相关,问题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的能力,要对教学启发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联系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学生的认知上设置问题
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已经进入到了青春期,对于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要基于学生当前的认知,不能提出太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让学生可以用新的思维去思考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让学生可以通过问题,获得新的知识体验。让学生可以通过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三)设计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期间,穿插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所以教师在设计的问题的时候,最好是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激烈讨论,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的答案,同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科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都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初中科学问题化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构建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代入到课堂中来。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具有吸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不能自问自答,让学生丧失回答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这节课的时候,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形成的过程,并明白人们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对地球的大小和地球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形成认识世界、探索地球的兴趣。在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人们探究地球形状的历史: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就像盖子一样改在地上,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圆盾,是由几个大象拖着,站在乌龟背上,后来麦哲伦船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像学生们提问:你们有什么证据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地球是一个正圆吗?通过这些问题构建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入,可以使得丰富学生的见识,给学生一些不一样的知识体验,从而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让学生可以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了解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变化的结果。
在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问:为什么大象和老鼠的体积差异这么大?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加自己的数量的呢?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细胞分裂。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做结合,从而让学生有更好的思考,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
(二)开展小组合作,实现问题互动
在问题化教学的模式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差异性,不能抛给学生问题以后就不管不顾了,这样会造成一部分的学生无法理解问题,同时总结的问题答案也会有片面性,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化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可以分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还可以更全面的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种的多样性》的时候,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建立生物能适应环境生存的理念;了解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在学习完这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总结出自己知道的单细胞生物,并总结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不同,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并且需要总结的内容比较多,分组的话,可以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并且分组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减小了每个人的工作量,让这个问题可以更快地解决。
(三)借助实验教学、开展问题探究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实验内容也是初中科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学生对于做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所以教师要借助实验教学的优势,将实验过程变得更加地灵活,让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事物的本质,还可以根据实验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从而促进对于科学知识的转化,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电动机》这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通过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磁场的关系,以及电流方向的关系;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科学规律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当简易的转子装置通电以后,磁铁靠近转子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发生的现,询问学生为什么发生这样的现象?如果改变电流和磁场的方向,那么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总结转子旋转方向的变化,了解电机的转动原理,从而解决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深度解析和思维的拓展。
(四)注重及时反思,保证问题效果。
科学这门课程包含了很多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进行问题化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的反思,在布置问题任务以后,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确保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不至于太难,让学生能够有启发作用。这是问题化教学的必要内容,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观需求,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化的教学,锻炼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科学实行问题式教学,可以提高初中科学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要构建问题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实现问题的更好互动;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对其中的原理展开探究;最后及时地对问题式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问题,以此来提高问题化教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科学。
参考文献:
[1]朱文娟.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的问题细化设计[J].科学咨询,2020,(14):184.
[2]陈春燕.科学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94-95.
[3]季海欢.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反思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