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常俊东
[导读]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来实现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
        常俊东
        辽宁省锦州市铁路高级中学   121000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来实现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思维去自主探究生物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分析和自主解决生物问题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以此来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实效。本文是笔者关于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所作出的探究和阐述,以期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科学思维;培养;教学实践
前言:
        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宗旨在于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推导。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推理和判定等方法和技能,全面掌握自然、动物和植物,以及相关生物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规律和现象本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和现象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诸多因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引导学生明确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实验的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归纳总结和科学推理相关规律和生物现象的能力,养成学生科学思维的习惯,积极地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思维去自主发现、分析,并科学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实验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连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生物概念,以及相关的生物现象。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手中的鸡蛋,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果我将这颗鸡蛋磕开,鸡蛋分会分为几部分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四部分:鸡蛋壳,鸡蛋清,鸡蛋黄和一层薄薄的膜”教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层膜是什么吗?”同学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教师:“其实在细胞中也有这样一层膜和鸡蛋的这层膜有着异曲同工之效,它们就是细胞膜。”然后,教师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请根据我的口述认真思考,科学家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作伊红的物质注入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不能溢出细胞,请问这是什么原理呢?”同学们经过思考和讨论,争先恐后地回答:“那是因为细胞膜具有隔离外界的作用,所以将伊红注入变形虫体内,它能够扩散却不能溢出细胞。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你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吗?”同学们纷纷回答:“面对面沟通,打电话,发信息,寄邮件、视频聊天。”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那么你们知道细胞膜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吗?”接着,为学生演示自制的教学PPT,引导学生明确细胞膜的交流方式有:直接交流、通道交流,以及激素分泌传递过程中的传递交流,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他们迅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生物知识。
二、实操生物实验,提升归纳和科学推理能力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实际操作生物实验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实验的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丰富学生的课堂情感体验,提升他们实验成功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和科学推理相关生物知识及其现象的能力,有效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的教学 PPT为学生演示制备细胞膜方法的实验视频,并在演示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以这样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相对理想。将其放入清水中,细胞会吸水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猪的新鲜红细胞稀释液、生理盐水、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工具,按照视频中播放的实验步骤,进行自主生物实验,通过自己制片一步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自信心,还可以令学生迅速明确和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原理,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具有目的性和导向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验,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去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还可以逐步唤醒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知识的原动力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科学推理的学习能力。
三、创建生物实验的机会和环境,强化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不断培养、训练和提升的过程产物。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剩余时间,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教学实验,进行自主创新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学习主体的地位,自由选择和拟定相关的生物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和鼓励,令学生可以充分体验生物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分享和交流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实验成果和个人观点,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不仅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科学推理和判定相关生物现象的技能与方法,既帮助学生掌握了自然、动物、植物,以及相关生物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规律和现象本质,又可以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明标.高中生物如何落实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J].读与写,2020,17(20):220.
[2]杨波波.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2020,17(19):211.
[3]严好.高中生物学大概念中科学思维的体现及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20,(3):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