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龙燕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袍江小学 31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想法也被大家所接受。因此,在小学教学中,体育学习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传统的一种体育运动,跳绳一直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也对体育课开展的形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具体的教材过程中,一年级的学生常常会难以顺利进行跳绳活动,因此,本文围绕解决小学一年级学生跳绳难的教学展开论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跳绳难;教学思考
前言:
不同于其他传统的体育项目,跳绳具有较强的健身性和娱乐性,而且开展跳绳运动对于场地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开展跳绳教学相对容易。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部对于学生的体育运动越发重视,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跳绳作为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好驾驭的,因此,只要教师能够认真分析一年级学生跳绳难的原因,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予以注意,那么这个问题自然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一、教授一年级学生跳绳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跳绳是一项较为简单的运动,只需要学生简单地起跳和落下就可轻易完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强调应用双脚跳绳的方式开展运动。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总会有学生不喜欢这样单一的运动方式。究其原因,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很容易在单一的教学形式下失去对于跳绳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并没有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对所有的学生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们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往往是层次不齐的。
二、教授一年级学生跳绳的策略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开展学习,这样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
(一)通过趣味性的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跳绳,那么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有关跳绳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导入教学任务的时候通过一些有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较快地激发对于跳绳的兴趣。
例如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跳绳的起源和好处告诉学生,再讲述当前跳绳的广泛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前便对跳绳产生兴趣。由于教学跳绳的方法并不复杂,因此教师只需要在宽阔的平地上进行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即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多采用有趣的环节用以激发学生的跳绳兴趣,让他们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虽然跳绳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体育运动,但是其实它是有很多的种类的,比如:行进跳绳、花样跳绳和体力跳绳等;如果根据绳子的长度进行分类还可以分为长绳跳和短绳跳;从摇绳的方式上看,可以分为双摇、反摇和正摇等;从参与的人数上看,可以分为双人跳、单人跳等。由于跳绳是有多种开展形式的,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进行跳绳学习。
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进行花样跳绳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意愿开展跳绳活动。接下来,教师只需要给学生发放跳绳,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进行尝试。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相互学习的方式共享尝试成果,这有助于他们共同进步。同时,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多开展合作类型的跳绳项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合作的意义。
(三)通过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因为这无论是对于他们的体育学习还是他们的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多尝试,在尝试中建立自信心。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他们在学习跳绳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学习进度,部分学生学得较快,然而部分学生因为体质或者其他原因学得较慢,在对比之下,他们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学得较快的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让他们能够继续维持发展下去;对于学的较慢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夸大表扬,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协助他们跟上大家的进度,从而帮助他们慢慢地树立信心。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对于学得较慢的同学以更多的耐心,能够从细节方面入手教导学生有效开展跳绳运动的方式,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温暖。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是不同的,教师要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解,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基于对于学生的充分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依据应当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当然,这样的分组是较为粗略的,在之后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应当对于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组。之后,教师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实现较大的进步。这样,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被充分考虑,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比较好。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询问教学的强度是否是他们能够接受的,或者教学的方式他们是否喜欢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完善,让课堂内容更能贴合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然也能在学习跳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这对于学生开展之后的体育运动有一定的意义。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积极地落实素质教育,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探索开展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在跳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身心发展,这对于他们之后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娟娟.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跳绳教学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7):59,69.
[2]季文丽.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跳绳运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3):72-73.
[3]田美丽.小学“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J].新一代,2020,25(1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