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品君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尔崧中学 (广东 河源 517400)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任务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是初中生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基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分析;优化策略
前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制在教材设计中也提升了法制教育的占比。不可忽视的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部分专业的概念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生活化的语言以及实际案例对专业概念进行阐述和讲解则学生很难心领神会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专业术语的内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背景下,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潜移默化的促使学生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培养初中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当前提出的依法治国政治理念下,学生群体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提升各学校在校生法治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初中生作为促进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各高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时应当把法制教育有机融合到理论知识中,通过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可以提升法律涵养以及扩大法律知识面,能够让学生走入社会以后,更好的保障自身权益,同时形成遵守法律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在初中生中,推行法治意识的教育是依法治国在学校中的重要体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上加强法制教育,能够更好的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在各学校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以后专业发展方向有机结合,培养出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化人才。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对于当前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应当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独立思维意识。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而言,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初中生对于法治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归根结底在于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教师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是单纯的依照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感受不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逐步丧失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初中生的法治素养。
(二)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
其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道德与法治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详细全面的为学生进行讲解。
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多数教师过于依赖教材而缺乏自身的独立教学思路,只是机械的把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没有经过深度加工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中忽视了师生双方对于教学形式的评价优化环节
最一个问题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的推进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师生双方的教学评价环节,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1】。在教学进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通过对学生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到当前的教学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重点优化的地方。只有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用生动的案例教学,将知识点深入学生内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涉及到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无法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应当采用生动的案例教学,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案例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继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例如在《法不可违》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会通过生动举例的教学办法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首先在课堂上先向学生传输完理论的相关知识之后,顺其自然进行案例教学。“一名18岁的学生孙某曾多次逃课以及在放学的路上持水果刀抢劫12名初中生的钱财共获得赃款890元,最终被公安局抓获,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孙某被判定为抢劫罪并判处有期徒刑。”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通过引用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不仅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于法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法不可违的概念,在今后的学习生涯和步入社会岗位之后,做一个有道德底线,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化人才。
(二)做好案例教学中的课后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案例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课后总结让学生学有所得。在教学完成之后只有教师带做好课后总结,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类分析,长此以往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体系。在教师做好课堂设计的前提下,虽然学习氛围浓厚并且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如果缺乏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整节课的教学是不完整的,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过于片面而缺乏深刻的记忆。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同时做好课后总结,也可以通过采取案例分析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另一方面就是还应当做好对于班级学生的评价环节,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在选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基本认知,形成一套符合班级学生整体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为学生今后的素质全面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琦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61.
[2]孔令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