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静
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实验小学 045100
摘要: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以给学生传授知识为主,教师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讲解知识,只有很少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操作电脑。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的时间,学生只有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效率提高 方法探究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性和教学质量紧密关联,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的课程。信息技术的教学要让小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师要保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地开展,最大化地提高教学质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实践学习,教会小学生如何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一切以小学生为中心,来教会小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小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的质量。
一、以任务主导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丰富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学目标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教师应实现“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进行教材知识的重新组合,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要考虑信息技术的操作难度、知识的覆盖面,以及信息技术是否能够应用于生活等。
二、形式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可以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画直线和曲线》时,教师可以灵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一般见到的线条有直线和曲线两种,大家用自己的笔可以很轻易画出来,但是大家会用电脑画直线和曲线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讲完后笔者先以WPS为例给学生演示画线条的步骤,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笔者接着给学生以画图工具和WPS分别给学生演示画线条,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不再拘泥于教材,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神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在课堂中灵活教学,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三、增加实操互动环节,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教师可以保持小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在积极热情的学习状态中完成信息技术的学习。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保证学习的最佳状态的保持,体验高效信息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最有价值的最正确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并让小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解计算的章节时,老师不要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理论讲解,更要让学生实际上机进行操作,用电脑上的算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的寻找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中的连接点,尽量增加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中的黏性,让学生对这门课程印象转变为实用性,而非理论考试型。
四、分层教学,使班级学生得到提升
信息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化的教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别采取对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插入表格》时,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使班级的学生都得到提升。在课堂开始,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在WPS文档中插入表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笔者借助广播系统给学生统一演示插入表格的操作之后让学生自由练习。笔者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这些操作,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对于操作还是很生疏。对此,笔者继续安排练习任务给已经掌握的学生,让他们自由练习,而对尚未掌握的学生进行耐心指导,给他们传授插入表格的技巧,帮助他们掌握这部分的知识。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提升,从而有效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五、利用多媒体优势,配合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
多媒体技术展示,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建设高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进行图片绘制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幻灯片形式来进行讲解,这样相对于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讲解,会更加的生动和形象,小学生通过图片上的内容,就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同时老师在幻灯片中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想法,对于演示的文稿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用绘画软件画出圆形时,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动画演示具体操作的过程,同时可以选出一名学生在老师的主机上进行操作,通过实时分享功能展示给所有同学看,让台下的学生一起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不足。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互相指点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改往日老师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六、实施多元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并且根据教学中的信息资料从而展开相应的科学判断,进而实施教学内容策略的调整以及优化完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实施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评价中,首先是终结性的评价,在其评价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从而达成此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的评价,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以及实践而作出相应评价,进而对学生所采取的一项综合性的考查。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依据灵活教学,培养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伟.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20(43):132.
[2]尉子持.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革新,2020(04):52.
[3]徐敏.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科普童话,2019(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