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吴洁
[导读]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也已成为必须人们要具备的素质
        吴洁
        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也已成为必须人们要具备的素质,也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成效也是检验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学生学习成果越低也意味着创新能力越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常识。因此,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人才。
一、必要性
        在新课改下,对于小学教育也做出了新的决策,明确指出小学教育要符合当下的发展,并且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变,甚至在部分课程内容上也做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推陈出新不断的去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国家要求
        通过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性人才。社会在不断的前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要想保持在科技发展的最前端,就需要着重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地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二)素质教育要求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够真正的意义的帮助学生去适应更强的环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讲解,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上的训练。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刺激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丰富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传统课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根据书本的内容以及教学任务的要求来进行给学生讲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利用辅助教材进行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逐渐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目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辅助教材。
(二)营造氛围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讲述,很少甚至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这是很难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回答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从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强化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鼓励学生多去分析,多去思考,多去解决有效的问题,从而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去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通过对于学生自己探究解决方法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连贯整个学习内容。

在这中氛围下,逐渐的让学生勇敢的去展示自己的疑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无处不在的二维码》这一节课时,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对一些新事物很好奇,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尤其是这节课中的二维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互动,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也能够缩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比手速,通过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打破常规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己为主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就相对来说比较被动的去学习,这种方式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去厌倦这门课。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来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这门课本来都是一门比较活跃,互动性比较强的课。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情况去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学习或者情景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教学掌握的基础上来进行实践操作,来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分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同时在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讨论与思考。
        例如,在学习,新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图像效果要美化》这一节课时,教师在讲授完课本内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小组分组去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这堂课的记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速度。之后,让小组去配合设计创作一个新的仙女散花作品,看哪一小组设计的更为巧妙。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够创新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拓展内容
        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教给学生课本内容,还可以去进行拓展课外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活动来进行教学。比如,过一些节日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小礼物送给父母。这不仅是对信息技术值得检验,也是一种创新,而且也能缩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彼此。另外,更主要的是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内,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寻找一些课外知识来进行补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同上文,在学习用鼠标玩游戏这一节课,教师在学生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去拓展课外知识。比如,不同游戏的玩法,以及在日常工作中鼠标可以用来做什么等等。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加以创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来制定适应本班学生去学习的方法,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殷永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9):238.
[2]万初伟.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90.
[3]赵金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