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马淑芬
[导读] 课堂上要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把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问题,
        马淑芬
        山东省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   
        【内容摘要】
        课堂上要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把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问题,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初步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再引领学生质疑思辨、实施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三维课程目标
        
        习总书记于2012年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伟大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可见目标是作为发展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所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才能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我校在开展深度学习“三段五步”教学模式的打磨与实践探索中,重点研究教师课前如何设定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目标蕴藏在教学情境中,变成学习问题,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把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习问题,学生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初步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再引领学生质疑思辨、实施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潜力。而这过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在设立明确合适的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达成。
        如何设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可以由一下几个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从学科的整体出发,一切具体的目标都不可与整体目标相悖,具体目标是为整体目标服务的。
        科学性原则。目标要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普通性目标能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发展性目标能让优生达到,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目标要简明、具体、操作性强,教学目标主干强,数量不能太多。
        阶段性原则。适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适合学生发展水平。
        科学性原则。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知识,用不同的行为动词作出具体而恰当的描述,严格把关分类的准确性与描述的严密性。
        以四年级第五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节课为例,我认为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读课本:根据课本中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初步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需要授课的内容,首先一定要了解这节课都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的程度是什么,哪些是该知识点涉及的重点知识,哪些是难点知识。而在确立目标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二、读教师教学用书:教师教学用书是对教科书的总说明,里面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特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具使用等。同时它还对各个单元教材进行了解读和教与学的建议。根据《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用书里也有明确的指示: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注学生学情
        每一个知识的展示都应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出现和提升的,当我们脱离了这个认知,学生掌握起来就非常困难,甚至是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就会遗忘。因此,老师在确定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掌握,再设定相应的问题和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的,而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与教学目标中,因此教学目标应和课程目标是一致的,要体现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让学生“学会”、“学懂”、“能应用”。
        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具体做法,是重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反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体验和感受,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认同”“体会”“内化”的过程。这些目标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后,对知识理解的升华。
        因此,这节课的知识内容来看,我是这样思考的,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小数点的移动,如何移动?移动后如何表示该数?2、根据什么可以判断小数点向左移动,根据什么判断小数点向右移动?3、移动后什么情况是小数变大,什么情况是小数变小。4、重点也是难点是小数点的移动规律是什么?从思考的这几方面入手,我又细读了课本中的规律的呈现形式是根据计算器得出结论后,由学生总结归纳出规律,由此我初步判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根据已有的算式总结归纳出小数点的移动方法。(对于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学生掌握计算器情况的不同,只能把这个环节设定成一个根据算式寻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更直观。)2、如何表示小数点移动后的数字(从了解的情况上可知,很多学生对于寻找规律能很快的掌握,但是运用规律得到了小数,在书写时会出现很多问题,为让学生在今后做题时不出现错误,小数点的移动后的小数如何写很关键)。3、能利用归纳的规律解决问题(这是对上面规律运用的提升,更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对所学知识得到“内化”的关键)。这只是我对这节新授课设定的初步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成功完成一节课的前提条件,也是这节课有方向前进迈出的第一步。
        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学的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学校成果和最终行为的明确表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在整个课堂中起到了支配和指导教学的作用。一节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贴切;是否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是对学生所要达到目标程度的期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2]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4]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6-187.
        [5](英)苏考利.教会学生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6]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