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芳
(福建省寿宁县机关幼儿园,福建 寿宁 355500)
摘要:绘本作为早期阅读的一种读物,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因为优秀的绘本能够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的感觉,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效运用绘本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来开展早期的阅读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文化情感和阅读经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传统文化;融合
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为了能够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幼儿教师在学前活动中引入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而绘本阅读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颇具创造性的教学突破。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教育意识的不断提升,家长们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渗透也越来越重视,“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对于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对祖国文化精神的热忱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学前教师,我们应当适当采取有效的心理学层面策略实施绘本教学,同时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将绘本与传统文化二者紧密结合,寓教于乐,使学前教育的总体质量和水平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
1.深入挖掘绘本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要想把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绘本教学课堂,教师首先要做好大量的课前准备。虽然目的是要开启孩子的思维和智慧,但日常教学仍需按照绘本内容来进行讲授。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认真仔细地分析要阅读的绘本,把握绘本的主题和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挖掘潜藏于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教师也要设计一个精致细腻的教学过程,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探寻和发现绘本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意义以及传统美德,如何才能使这个传统文化形式在他们的心中产生较大的影响。
提出相关问题在绘本教学中占据着引导性的重要地位,而这些引导性问题恰恰蕴藏于一个个的寓言、故事当中。就拿《百鸟朝凤》的故事绘本为例:在课堂上,我会先让孩子们翻开绘本观赏绘画和猜测图画中的内容,然后再向他们进行发问,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在大致熟悉故事的内容以后,我会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凤凰是凭借什么成为百鸟之王的?”、“你认为凤凰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最好都是具有创造意义的,要有一定的想象力的发挥,有一定的创造价值。这样孩子们才会跟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去思考和探寻,最终从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得出一个引人深思的哲理性结论。接着,我会让幼儿深入体会凤凰与恶鸟毕方之间善与恶的较量,并引导他们用“善良”、“勤劳”、“热心”、“帮助”等词语去描绘凤凰的品质,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幼儿解释事物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思维能力都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与此同时,孩子们也会渐渐形成这种深入探究式的阅读习惯,这样一来,在今后阅读其他的故事和绘本的时候,他们也会进行不断的思考并提出问题,培养出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追问的学习态度。总之,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处于一个不成熟的时期,他们的思维和情感甚至还没有发育成型,要想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绘本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体会其中的美德和品质,教师就要把握住幼儿的突出特点,比如好奇心强烈、想象力丰富等等,并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绘本教学,让幼儿一步接一步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2.创设与绘本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情境
当下的教育模式中,情景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了。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并使其心理机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的从某种心理角度出发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学龄前幼儿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对于一些陌生的、新奇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老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来进行对应的绘本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应该遵循同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对于幼儿有一定的启蒙性和趣味性,提高幼儿的活动效果,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因此,虽然幼儿在绘本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仍然需要老师的帮助与指导。在这种有特色的情境的创设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活动,而是他作为一个指引方向的使者,在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创设一个情境,并在这个大家亲自动手营造的氛围之中,发现、照亮和唤醒那份潜藏在绘本中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使之在幼儿的印象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彰显和发挥。比如,我会在不同的传统节日时带领孩子阅读相关的绘本,在上个重阳节,我们班级一起读了《重阳节的传说》,绘本主要讲述了重阳节的由来,在节日的当天充满了节日气氛,孩子们因此就更能够深入地理解节日文化的背景和习俗,还可以与老师在互动中真正地体验插茱萸、喝菊花酒(或茶)、登高望远等文化活动,让他们在特色情境中调动起认知兴趣。
3.运用多种形式助力绘本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对于如何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融合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除去上述种种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幼儿“茶话会”和比赛活动等各种方式,对幼儿的思维情感进行开发和挖掘。幼儿偏爱实践活动远远大于理论知识,因此我习惯于将“讲授”这一环节改造成幼儿自助参与的“表演”模式,从而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角色扮演是幼儿十分钟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他们既喜欢看别人表演,又喜欢自己进行表演。因此,我提倡在表演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通过对话、神态表现、动作等交流方式绘声绘色地呈现出绘本中的内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主观思考的基础上丰富绘本中的人物性格。比如,绘本《五朵金花》中的角色众多,情节跌宕起伏,幼儿在对其身临其境的表演中能够充分体验角色的情绪变化,学习她们的机智和勇敢,认识和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情,同时体会这种传统文化带来的极大乐趣。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应当适当采取有效策略、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将绘本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二者紧密结合,寓教于乐,使学前教育的质量水平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小莉,传统文化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应用[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03)
[2] 韩天应,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现状[J].长江丛刊,2020(06)
[3] 姜海君,在绘本教学中进行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