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延吉市第十中学校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金春范
[导读] 以延吉市第十中学校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 468名初中生施测
        金春范
        (吉林省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18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吉林 延边133000)
         [摘 要] 以延吉市第十中学校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 468名初中生施测,通过 SPSS 19.0 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调查了延吉市第十中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 延吉市第十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整体一般,但形势不容乐观; 延吉市第十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等维度上差异显著。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青少年面临的学习与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是关系到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掌握延吉市第十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获得更科学全面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提出相应的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中等焦虑水平的学生占50.34%,个别学生还处在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现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从不同年级看,初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它两个年级。从三个年级的整体来看,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方面发生率呈增长趋势。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方面发生率呈递减趋势。通过对教师及家长的访谈和日常咨询工作发现:初二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正值青春期的高峰,在心理上智力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又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心理健康水平较初一比较稳定了。初三学生在生理上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智力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很深刻。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初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研究结果显示,初一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从男女学生角度看,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各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她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生理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人际焦虑。综上所述,加强对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遭遇心理矛盾和冲突时,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实事证明,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与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有密切联系。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把这项工作真正纳入学校管理和教育的议事日程。具体可采取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心理教师的考核标准,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与团体心理辅导,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普及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等措施。


         2.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
        由于心理问题的隐私性与个体性,以集体方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心理辅导往往难以彻底解决个体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便成为学校用来解决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学校应招聘相关专业的人员担任心理咨询工作,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仅如此,学校还要调拨一定的资金,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工作。对此,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尽最大努力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确保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顺利开展。
         3.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个人的精力和能量是有限的,一个学校仅仅依靠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因此,学校应注重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他们也能够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当教师在该方面的意识和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便能够自觉地协助心理专业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由点及面地顺利开展。
         4.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立心理档案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总结和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正确诊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的今天,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并严格规范其管理、使用制度和保管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更具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也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符合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5.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将实践经验提升为一种理论思考。学校应该大力提倡并支持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以深入研究促进心理教育,以心理教育带动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6.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预期效果,仅仅依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借用多种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如板报、广播、刊物、讲座等。也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例如,除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外,还可采取心理剧、心理表演、心理画、意象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兴趣,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新局面。
         结束语:通过本次调查,比较全面科学的掌握了延吉市第十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也不容忽视。需要做大量的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非常必要,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辅导、引导和疏导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曾贵,谢丽萍.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7):94-96.
        [2]翁春兰. 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宁源,孔亚,温茂霖,王丽,张玲,张勇,曾缓,韩令力,赵勇.重庆市某4所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MHT问卷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2):2641-26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