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娟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南小学,广东 佛山
摘要:《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新风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教师本身的使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要求教师站正位置,为未来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努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高尚人格影响和感化学生,以饱满热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有甘为人梯、潜心育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教育事业,为佛山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尚师德 以能养德 爱铸师魂
一、自觉爱党,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在新时代中的人民教师 不仅要具备高的专业素质能力,高的学识见解,更要立足社会当代形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社会的知识分子,人民教师要积极回应社会的道德期待,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捍卫者、实践者。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谨记:“中国之责任不在我,而在少年,而你的责任就是培养中国接班人。”明知前路坎坷,身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也应该选择一路向前,立志要做一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有”教师,将“有理想、有道德、有扎实的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目标,铭记于心!
二、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育学者曾说,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教育的路途中坚定信念,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积极践行“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献身三尺讲台,要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核心,言传身教,身教远远重于言传,学生是最有模仿能力的人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就是孩子们的榜样,当你教育孩子要讲礼貌讲规则,你时刻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先主动和孩子们打招呼,是否重视日常生活里的每一句“谢谢你”、“不客气”、“再见”等等;当你要求孩子要诚实不说谎,你时刻要反思自己在课堂里,在日常生活里所安排,讲过得每一件事时候都落实到实处;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喜欢一件事很简单,而坚持一件事很难。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喜欢的事情持续用心地做下去,并在数年之后,仍然没有被现实的琐碎打败,那么这个人的魅力就是足够吸引人的,所以人民教师要坚持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教师,为中国接班人树一面旗帜,教师的根本工作就是“育人”,人字的根本是一撇一捺组成,我们只有将道德品质做为基底才能真的将“人”字写好;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是终身制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生活学习中、举手投足中、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做一个真正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作为一名90后教师,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岗位中,谨记身正为师,从自身出发,乐于帮助学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天性;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解决班级里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参与学校工作,工作时精益求精,给学生留下最积极向上,乐光开朗的一面,力求做一面好的旗帜标杆。
三、能力为重,以能养德,终身学习
提高教育质量,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是为人师表之根本要素。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的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作为初入校园的年轻教师,我与学生的交流是一张白纸,我与三尺讲台的历史是一片空白,我与家长的沟通更是零基础……;作为青年教师,我的弊端就是缺少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经验,但是为了尽快的融入课堂,融入孩子的内心,融入家长的身边,我在暑期开始备课,我每节课课后都和学生交流,进行教学反思,每天都在微信群主动和学生家长交流;除此之外,我还不断向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取经,积极参加区内的教师培训,不断的将自己所具备的学识与学生产生化学作用,如果没有扎实的学识,教师只是一个傀儡的称呼,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在含义,所以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增长知识,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就是我们年轻教师成长的根本。
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大爱
教育是一场修行,即在教育学生又在教育教师,我们在这旅途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教育教学工作对于老师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呕心沥血”的教育孩子,课本知识常常是固化的,差异性是“孩子的本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就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学生,在面对班级中四十几个不一样的学生,真正让老师们耐心教育,悉心培育他们的动力,是我们那一颗对学生的“仁爱之心”;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作为新教师,选择走上这个岗位就是源于热爱孩子,喜欢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本性,喜欢将自己的所学所爱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在真正走上教室里的三尺讲台后,在面对全班四五十个不大不小的孩子时,我也常常被他们磨的失去耐心,变得苦恼,但是转头迎面走来的一个学生,笑盈盈的一句“袁老师,早上好!”,这一天的烦恼好像又烟消云散,明日的我,还会因为怀着仁爱之心教育学生,而坚持坚守在教育的前线。
心中充满阳光,脚下就有力量。让我们用激情点燃孩子的激情,用微薄的力量辐射身边的每一个人,带着学生的理想、带着家长的期望,全力以赴,不忘初心,践行师德,教书育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认真书写我们九零后新的教育篇章,成为一名合格的“四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