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翁智光
[导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程,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如果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
        翁智光
        浙江省义乌市夏演小学322000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课程,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如果教师只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没有让学生自由充分参与课外探究活动,那么就会使得小学科学课程彻底变成一门文科性质强烈的背诵性课程,学生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各种科学知识的真正含义,也很难真正达到小学科学学习的目标。为了转变这种教学现状,科学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当将课外探究活动作为一项重点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设计里。这种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将重点讨论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有何意义。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外探究活动;教学策略;开展
前言:
        课外探究活动既是小学科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探究能力也是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之一,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有利于将整个科学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学会利用课外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教学思维。
一、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
        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时间本身就比较短,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内,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科学知识是有限的,但是科学学科的教学本身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如果要真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知识,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就需要开展小学科学的课外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会发现学生不仅在课堂之上完成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课下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实践,提高了个人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观察一棵植物》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利用教科书,为学生讲解书中的基本知识,并且普及一些观察和探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课下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时,能够快速完成科学课上教师教学的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任意一棵植物,考虑到现在大多数家庭中都有现成的植物盆栽,教师将任务发放下去之后,可以在家长群内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为学生推荐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进行观察,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短时间内就能够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如果家中没有类似的植物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一包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种子让学生回家之后进行栽种,大概在15到20天左右的时间之内,种子就能够完成生根发芽等一系列过程。当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在传统的课外探究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很多学生只是在观察的时候思考植物的生长状况,没有任何的记录,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的记忆力水平原本就不如高年级的学生好,观察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做好记录,那么当教师提问学生的时候,学生的反应也会是比较迟钝的。因此在观察植物的同时,教师也应当提醒学生注意做好观察笔记,植物每一天的生长状况都应当仔细记录下来,并且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做好分析。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观察的时候,教室也可以提醒学生将每一天的观察心得发在班级群里,这样,即便学生自己遗忘了,观察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通过查找聊天记录,教师也可以及时知道学生的观察动态。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于种子发芽或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都有自己的直观感受,课外观察不仅是科内教学的一个延伸,而且在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整堂课的内涵和教学目标也都能得到一个更大的升华,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学意义也能够得到保证,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可以跳脱课堂时间的限制,将课上课下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二、突破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对繁杂,可能接触到的学习材料也会比较多。然而,受到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的时候,很难将所有的教学材料都搬到课堂上为学生逐个讲解。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就会变得格外有意义。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来做热气球》这节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讲解热气球升天的基本原理,并且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热气球的过程中感受科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根据教学实际条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制作热气球,是一个比较不现实的教学内容,因为热气球的相关原理原本就比较复杂,讲解这一部分知识,原本就需要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而且制作热气球是一项十分耗费时间的项目,至少需要两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然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很少有两节正课安排在一起上的,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也需要转变思路,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这种背景下,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在学习完热气球的有关定理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有趣的家庭作业,在家长朋友的引导下,为学生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型热气球,根据教科书上的介绍来进行制作是比较简单的热气球版本,而教师如果想要深化教学内容,也可以自己撰写一个热气球的制作教程,让家长带领孩子共同完成这项作业。
        考虑到热气球的制作需要用到明火,而在校园实验室内开展这种实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存在大量的隐患问题。仅凭科学教师一个人不可能保证全班同学使用明火的安全,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在学校内部让学生制作热气球是比较不现实的一项教学活动。而开展课外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在家长的陪同下,学生完成这样危险系数较大的实验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学校教育客观条件的基本限制,让学生的思维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总结:
        科学教育的内容繁杂多样,仅依赖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们对世界进行初步探究,观察生活变化的平台,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教育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并能够在生活当中进行运用。在教学工作中使用开展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突破教学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分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金亚玲.小学科学课外活动的拓展与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29):86.
[2]周立勤.小学科学、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小议[J].魅力中国,2020,(39):267.
[3]杨礼山.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J].教育,2019,(8):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