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本特色下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以微课程《大画西游》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王益莹
[导读] 随着教育步入信息化进程,幼儿教育的手段也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王益莹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随着教育步入信息化进程,幼儿教育的手段也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投入使用。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会成为幼儿教育届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程也会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也在不断地开发及应用。本文以微课程《大画西游》为例介绍了园本特色下微课程如何开发及应用。
关键词:园本特色 微课程 开发与应用
     微课程基于网络平台,它支持碎片化学习、互动式和个性化的学习。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微课程中,教师、学生、家长等都也可以是微视频中的主角,在2020年初由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部分幼儿园会发布微视频来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同时也实现了一种有效的、新颖的家庭互动方式。同时教师在幼儿园的微环境中,借助于微课程,可以更广泛地与同行交流、园际交流,可以为幼儿园建立和积累更多的课程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及均衡化发展。
        微课程与园本特色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和创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而扩展幼儿参与的空间和资源,还能够不断提升本园的特色,使幼儿园焕发出别样的生命气息。
        一、微课程的来源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对于幼儿园课程而言,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世界,幼儿生活中的经验、幼儿的游戏活动、师幼互动等都是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来源,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载体。
        《大画西游》以《西游记》为载体,《西游记》是家喻户晓并且幼儿十分喜爱和感兴趣的。从中根据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与本园特色创意美术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最后呈现出比较饱满的作品。
        微课程《大画西游》是来源于幼儿在一次区角活动中的对话。读书角中,乐乐和辰辰在一起翻阅《西游记》,突然辰辰拿起身后书架上的书卷起来打了乐乐一下。看到他这样破坏书籍的行为,刚想上去阻止,就听见他又说:“吃我一棒!”凑近一看,原来是两人看到了黄眉怪那一回,书中黄眉怪正举着他的狼牙棒。但乐乐却说,“狼牙棒打不过金箍棒!”两人便争吵起来。于是我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互相讨论了《西游记》中都有哪些厉害的“宝贝”,“芭蕉扇、金箍棒...”没想到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对想自己制作这些“宝贝”的兴趣比较浓烈,于是就决定开展此次微课程。
        二、微课程的形式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获取外界知识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以及亲身体验。多媒体微课程将抽象知识内容直观形象呈现出来的教育方式正好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幼儿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前几次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但在后期或是在区域游戏幼儿自主制作时遇到了许多难题,如工具如何使用、忘记了制作步骤等。为此,投放了一些步骤流程图,由于图片与图片之间有些细节的过渡呈现不了,幼儿的兴趣也减退了不少。
        最后,微课程《大画西游》决定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呈现。不仅再一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也获取了对事物的形象认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视频中的制作过程。通过视频反复练习,幼儿便能够很快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三、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程的设计是重点步骤,教师根据所选择主题内容的内容查阅资料,掌握全面的知识信息,根据幼儿的需要、题材的趣味、视频的精炼,提高视频的可看性,完成设计方案。
        1.准备素材
    确定了主题之后,需要收集与主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音频素材以及后期需要用到的录制材料等等。
        2.设计框架
    一个完整的微视频包含片头、正片、片尾。以我园微课程为例,我们将其细化,大致框架:片头视频封面(能一目了然显示基本信息)、原《西游记》动画片中的情节片段、材料介绍片段、手工制作片段、作品展示片段、片尾(介绍制作人等信息)。


        3.编写脚本
        编写每个微视频的教学过程大纲,包括进行拍摄录制时用的文本材料、ppt、以及拍摄建议等。           
        4.修改精炼
        在开始制作前,教师团队可通过讨论再对录制脚本进行审核,特别是对内容的相应解说词这一块。微课程中解说词需要精炼且富有逻辑,同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可适当生动形象一些。
        四、微课程的制作
1.拍摄录制
        录制工具可以选择比较方便的手机,找一个光线充足且相对安静的环境。固定好手机,调整到视觉效果舒适的角度。拍摄的画面的背景最好选用白色或浅色,确定好录制的区域,不要出现
        其他杂物,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要注意的是:被拍摄的即制作作品的双手不要带饰品;注意坐姿,切勿将头部伸进取景区域。
        若是微视频中不需要用到拍摄,可通过ppt演示采用录屏软件直接录制。
        2.视频后期编辑
        我们在制作微课程《大画西游》用到的是camtasia这个软件,界面通俗易懂,微课视频中需要运用到的技巧,如转场、剪接、音效等,在camtasia中都能轻松完成,适合新手教师自行剪辑处理。
    除了视频之外,音频的存在也很重要,比如片头和片尾的音乐,正片中的教师的配音以及轻音乐,也都能在camtasia中轻松地进行添加和录制。
        3.相关测评编辑
        每个微视频都都包含类一个教学活动。根据每个活动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编辑相关的测评题,既能检验幼儿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的提升,也能评判此微课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五、微课程的应用
    微课程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同时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突出要点,有助于幼儿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掌握。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亲子互动活动中,都能灵活地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
   1.根据活动时间随机播放微课程
    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时,微课程视频可放在集体活动前播放,可适当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可作为对于此次活动幼儿的前期经验。在教学活动中用过利用微课程,可带给幼儿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促进和提高幼儿在此次活动中的学习。
        2.根据活动内容重难点选择播放
    在集体教学活动或是区域活动中,对于一些手工制作过程中的重难点,幼儿比较难以掌握,通过选择微视频中制作重难点的片段,重复播放,教师再加以引导,有利于突破难点和克服遗忘,幼儿很快能掌握制作技巧和步骤。如幼儿制作”芭蕉扇“时,扇沿使用皱纹纸进行装饰的部分,幼儿往往都是用手胡乱捏作一团,导致很难与扇面粘连。截取视频中皱纹纸的折叠技巧片段进行重点播放,幼儿便能更快掌握。
        3.利用微课程进行有效拓展
        为了保持教学活动的完整性、连贯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幼儿发展的完整性、连贯性。我们把微课程有效地延伸至区域活动、家园互动中。
        基于网络,微课程在幼儿园、家庭、幼儿之间建起一座良好、快捷的交流、沟通、互动的桥梁,不仅是家园互动的新的方式,更是幼儿教育信息化和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需要。如在此次疫情之下,通过线上发布微课程,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互动,并能在线上进行及时的反馈,做到了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幼儿园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是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思考性的极具趣味的课程形式。它可以启发幼儿教师不断发掘生活以及学习中的趣味点滴,促使他们在重视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把幼儿园微课程带入到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让更多的快乐和微笑进入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李娜.幼儿园微课程的实施.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第296期 2018年8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