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新型人才“转·结·融”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月35期   作者:汤凯月
[导读] 课改理念,它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促使课程改革实施者的教师对课堂上采取的教学策略
        汤凯月
        浙江省平湖技师学院314200         
        【摘要】课改理念,它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促使课程改革实施者的教师对课堂上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方式及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反思,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方法的改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立足市场,培养新型人才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改进;以学为中心;互动;有效学习;更新;多方向
随着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师是课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教学方法、手段、教师上课所扮演的角色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理念的更新,同时也要善于研究教材、探究教法,并不断与同行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充满竞争的时代。
一、对接新视野的财会教学方法“三转向”
(一)课堂从“预设强加”转向“学为中心”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们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财会课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如: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现象,课堂气氛轻松、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与此同时,课堂中的一些问题也明显的暴露出来,如:教师虽然认识到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在学习中与教师提问交流,但是学生的思维一旦超出教师课前的设计,或出现偏差,教师总是强行把学生拉回到原定的教学设计之中。实质上,教学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教学的生成性,把活的、流动的教学过程看作是按部就班的走教案的过程。
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预设”与“生成”组成的。预设,是指教师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结构的各要素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但是,现在一个普遍的课堂现象就是教师无法跨过“预设”转向“生成”,因此,为了让学生学会计的过程成为学生动情、体悟的过程,教师必须让课堂从教师单方面的“预设强加”,转型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1.呈现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
2.学生展示——教师修正与优化——学生再展示;
3.小结、整理、积累;
4.课后教师反省,再探究,做好“以学为中心“的课模式最关键的是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中可采用:
(1)合理分组,合作交流;
(2)案例诊断;
(3)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归纳、总结;
(4)围绕教学内容,调查研究。
(二)教学从“被动灌输”转向“案例分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企业财务会计》讲授“资产负债表的填制”这一节内容时,可结合相关案例分析:
例如:假设你经营一家饮料店,一天下来,你要结算销售额。根据以下资料填写一张资产负债表:
A.要了60杯柠檬汁,每杯售价是15元,40杯的现金收款。
B.朋友买了20杯,但由于现金没带,暂欠,未收到钱,我的朋友在喝下柠檬汁之前一再承诺自己非常守信用。

表1 资产负债表
由此引入了应收账款,案例生动,学生感兴趣,他们能进一步加深了资产负债表的填制与会计基本恒等式的理解。在这种互动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从传统的“被动灌输”式转向“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促进预设教学目标在操作、比较、概括、推理、交流等活动中达成,使学生体会从财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互动活动会激活文本,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研一体化”,会使课堂中生成一种新的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并为每名学生的最大潜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二、理实一体化的财会素养提升“三结合”
(一)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若是老师只注重把要掌握的理论和操作教给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讲课喋喋不休,所讲内容不知如何使用,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在教授有关知识前,一般把要讲的知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要讲的基本理论,二是要介绍的基本操作。每讲授完一部分内容,便进行动手操作,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例如在讲“会计凭证”一节时,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企业的仿真单据拿给学生看,让学生根据这些单据总结出业务内容,并发给学生记账凭证让他们填写,很多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知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得到了巩固。
(二)结合实训平台,提升职业能力养成
财会专业知识教学,一般先熟悉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然后根据理论知识进行具体账务处理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经过模拟实验,可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每门课都应开有独立的实训,前面的实训课是后续实训课的基础,最后还要开设综合性的实训课。并且,我们把手工实训室设计成仿真环境,营造会计职业氛围,会计岗位设计仿真实训平台,模拟企业外部环境: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按企业真实环境、真实流程、真实业务岗位搭建一个综合性实训场地,让学生进行主体角色体验,定期轮岗。通过财会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财务工作全过程。
另外,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几个会计班进行“以平时岗位考核代替期中、期末考”试点,学生面对仿真的岗位实习资料应该会很感兴趣,以前最怕会计课考试死记硬背,现在只要懂记账、会算账、做好账就行了。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实训型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岗位技能。
三、立足市场化的财会新型人才“三融合”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适应社会对初级会计人才的基本需求,兼顾毕业生就业、转岗以及继续学习的需要,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会计专业培养方向。
(一)融合专业知识,提升会计职业素养
财会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财会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一一财会人员责任重大,财会人员职业素养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在课上,我制作了以下如图:









(二)融合多元评价,提升会计综合素养
1.课堂教学内容要“实用”、“新颖”
所谓”实用”,是所学财会知识一定要实用,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直按运用在生产第一线,对生产有指导作用:所谓“新颖”,是指所学内容要新颖,要与最新的会计制度、财经法规等同步,井及时学习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
2.课堂教学内容要“多方向”
“多方向”是指在会计专业大平台上,构建会计、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等多个方向。
教师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通过有目的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按岗教学”。
四、结束语:走向实效的财会课堂
由于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了课堂教学改进,会计的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会计知识及技能掌理得比较扎实,对会计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我们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已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们的财会课堂正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走向精彩、实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