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沈阳医学院
摘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它要求人的人格解放、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维和关怀人的精神生活。随着我国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患者家属对患者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业的要求,医疗模式需要不断进步,人文关怀应运而生。人文关怀是护理情感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在照顾病人的同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护理活动,以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病人关怀和照顾,细心照顾病人。关于我国的现状。人文关怀是护士必备的职业能力,对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现状;进展
为了更好地贯彻人文关怀理念,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有必要在护理教育领域培养高素质、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护士[1]。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怀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到目前为止,一些高校还缺乏规范化的人文关怀教育,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人文关怀在整体教育中的实施并不理想。
1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
人文关怀就是关爱病人,关爱病人。当病人生病时,说明他很脆弱,身体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需要照顾[2]。爱是人类的基本本性,是在人类文明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关怀病人的一切,尊重人的生存条件和人性。在护理方面,人文关怀是指护士秉持人性,自觉为病人服务,属于综合护理能力。坚持人道主义,为患者灌输信念和希望,在沟通中促进情感沟通,帮助患者增强精神力量,提高临床疗效。
2必要性
在临床实践中,护理的服务对象是病人,研究最终服务于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经能够解决绝大多数疑难杂病,但患者的患病心理并没有得到改善,患者通常面临孤独、紧张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3]。此时,医护人员同情和关爱患者,注重人性,注重精神,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提高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随着现代社会大病的不断发展,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在护理中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使病人得到充分的关怀和信任。患者对疾病治疗下的护理有高度的信心,能够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和人格尊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 教学方法
护生在学习护理人文关怀时,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获得,从而影响周围环境和行为。因此,护理教育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帮助学生学习关怀行为,影响护生对关怀概念的理解及其具体实施[4]。学生也可以批评和借鉴他人的观察,纠正不当或错误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关怀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行为意识。要求学生撰写护理专业日志,明确与人文关怀相关的所有时间记录,客观描述,不添加个人感受。通过写日记,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研究,可以加深他们的感受,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行为和态度。对话是学习的主要方式。群体之间的对话,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在团队中进行沟通和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换意见,在倾听中接受他人的想法。你也可以通过拍摄电影和组织展览来反映你的想法和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在教学中,艺术的感染力强于传统教育,有助于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深刻理解。
组织实践活动和实习课程,让学生尽快接触临床,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并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感受人文关怀,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切实提高关怀意识和人文素质。
4护理人文关怀的现状
由于社会对人文关怀的认识不足,对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临床护理中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不够。调查显示,大部分护士不了解人文关怀的具体知识和具体工作方式。由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人文知识积累较少,对情感认识不全面,护士在临床上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人文护理。护士还需要通过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储备,加大人文护理的全面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源于人文教育思想。它是一种由知识、能力、观念、意志、情感等因素构成的内在素质教育。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自我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类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核心内容是培养护士以人为本的信念,教育护士关心和帮助他人,给予病人更多的宽容和关怀[6]。它可以通过教和学来教授。它包括四个行为层面(接受关怀、回应关怀、实践关怀、形成关怀价值观)和五个教学层面(表现关怀、分享关怀、相互支持、胜任关怀、提高人文关怀的有效性)。
5人文关怀的问题与展望
目前,人文关怀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人文关怀课程,而我国对护理的实施还不够,因此只能依靠国外有经验学者的研究[5]。许多关心的评价和测量工具都是基于外国文献的翻译,没有一个标准化的基于中国国情、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测量工具。在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中,只有片面的研究,没有对护理教育阶段的研究,不能全面发展人文关怀。就目前我国的发展趋势来看,在进一步深入有效的完善人文关怀方面仍有待提高。
目前,人文关怀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当务之急是研制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量表。了解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严格坚持教育课程的实施,完善高校人文关怀教育课程。在各种方案中寻找改进护理的措施和方法,建立完整有效的学科体系。
结论:
随着我国科学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人文关怀是增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临床护理人员需要深入学习人文关怀,提高个人敬业精神,提高护理水平,不断加强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使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人文关怀不仅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发展,更需要在教育产业中加强发展。要为今后人文关怀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依据,应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可操作性,建立科学的评价工具,完善整体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郭瑜洁,姜安丽,叶旭春等.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6,12(2):109-112.
[2]蔡琴,方军,宗薇等.运用叙事教学法对精神科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61-63.
[3]代辉娟,魏小雪,郑薇等.契约管理联合人文关怀教育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5):711-714.
[4]王大军,杨佳,张苏梅等.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人文关怀教育的渗透及效果评价?--以妇科护理专业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70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