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陈蓓
[导读] 语文是小学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
        陈蓓
        浦江县虞宅乡中心小学 322217
        摘要:语文是小学基础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从小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没有成型,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建设与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我国弘扬传统文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指的是在中华民族漫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结合体,它包含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如文化思想、道德观念,以及不同时期的民族特质、观念形态的总体,它是无价的民族瑰宝,是华夏子孙的精神财富。相较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通过对儒、道、释思想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民族特色文化,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得到了保留与发展;但是现在的小学生大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甚至连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错误地以为古诗古文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究其根源,在于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浪潮的推动下,少数小学专门开设了有关传统文化的学习课程,但从整体来看还远远不够,这也是造成当今小学生普遍缺乏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根本所在。故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渗透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语文教学中还窜通观念文化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这对于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1.教师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重点与引导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与方向。当前,部分小学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强调与讲解不足,加之部分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语文水平与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高,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不高,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严重不足,这极大地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阻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消极作用。
        2.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
        虽然素质教育在不断推进,但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颇深,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更不要说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样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僵硬、死板,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教授,不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接受程度,难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讲到传统文化或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时,教师也仅限于照本宣科,按照课本上所提及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难以做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扩展与渗透,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难以有效建立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不能真正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1.从实际出发,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观念文化,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的发现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寻找一些与实际生活关联性比较紧密的话题进行传统观念文化的渗透。如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很多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只是甚少,反而对一些洋节盲目的跟风,像万圣节、情人节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节日的重视,以便于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如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教师可以以这些节日为契机,对学生展开传统观念文化渗透的教育。利用这些节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小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这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传统节日的教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上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还要进一步的为学生营造传统观念文化教育氛围,如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班级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课外阅读比赛、古诗词改编的话剧表演、名人名家事迹等,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弥补课堂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让学生们不断的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3.根据语文教学中的内容,深度挖掘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随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越发被人所认识,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占比不断增加。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具有较好的基础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背景与含义,深挖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从而做到在教学中,能够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小学生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艺术性,接受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例如,在《弟子规》的教学中,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深入了解,把握教学的方向和重点,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仁、义、礼、智、信”是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教学中应通过对《弟子规》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与传统美德,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合作探究,让学生领会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
        4.打破填鸭式教学束缚,开展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是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在积极活跃的气氛中展开。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生活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求,能够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助益作用,教师应遵循这一要求,开展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总结,因此,生活化教学适用于传统文化。开展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利用实际生活素材引入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教学背景,将学生引入传统文化氛围;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做对比,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等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生活化教学,有效的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总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长期持久的过程,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到积极学习传统文化,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在自身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自觉爱上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汤娟.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12)
        [2]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J].秦秀芳.吉林教育.201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