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曹脉
[导读]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曹脉
        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浙江省 浦江县 322200
        
        摘 要: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组合。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就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往往只单纯地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于学生其他素养的培养。鉴于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质量,强化学生的语文 核心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特别热门的词,就语文教学而言,如何准确理解和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针对每名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的素养,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基本修养。从广义层面上讲,素养主要包括知识层次、道德品质、能力状态和言谈举止等诸多方面。而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可以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相比较来理解。核心素养区别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重要一点就是,核心素养突出强调的是学习者对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具体内化调整,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是学习者经过深入思考和积极践行后的成果。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具有更强适应性、相对稳定的语文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状态。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只是重视学生记诵与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与此相比较,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则更加具有深度与广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内化了这些目标,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是否养成了语文审美情趣、是否构建了健全的人格、是否形成了良好的个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是小学生思维的显著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在阅读学习中训练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多地积累语言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范围广泛、体裁丰富、图文并茂的课文,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集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为一体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中的文字,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依托情境有效地理解隐含在文字中的含义,从而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逐渐积累汉字、词语和句子等语文知识,并进一步锻炼形成组词和连词成句的技巧、初步掌握相关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方式方法。例如: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教师通过语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其中小兴安岭就是典型的代表,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兴安岭的风光。随后教师播放介绍小兴安岭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在了解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风光的基础上,自然会激发出学习兴趣,这时候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读准字音、理解词义。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第二次细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件展示,组织学生交流小兴安岭四季都有哪些景物,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进一步指导他们深入理解文中重点的字词,并分析其语言具有哪些特点,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 科学设置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而这又是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而且是他们深入持续学习语文知识的关键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着重训练。而设置问题则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针对课本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而且在提问中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进去,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坚持问题驱动,吸引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主动思考问题,利用彼此间的思维碰撞,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思维品质。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与启发性,能够通过问题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 有效渗透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既可以把掌握的语文知识当作工具来与人交往,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汉语文化 的积极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深切感受到汉语的源远 流长和博大精深,逐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而积极 主动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技能,另一方面更要注意把课文中所蕴藏的文化元素发掘出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和深入地研究文中记叙的人和事,学习主要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研究和感悟事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良好的文化品位,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科学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从情感角度把文化教育融入课文理解中,从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看懂字面意思,而且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思想品德,这无疑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教学要有变化,以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汉语知识为切入点,以所阅读的文本作为载体,多元化地设计教学策略,并切实转变角色,从演员变成导演,充分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理解与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在不断地探究问题中构建知识体系,提升语文综合能力,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个人介绍:曹脉,出生日期:1994年2月,女,汉族,浙江浦江,职称:二级教师,学历:本科,专业方向:小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