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干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第一小学 67450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语文学科便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进行文本阅读是小学阶段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科目的关键,如何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引言】:进行文本阅读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识字能力,也考验着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想要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毕竟的步骤之一。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在虚拟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生成性。
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判定阅读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师能否从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出发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尊重阅读活动的三维结构,提升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挖掘文本之外的意义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将有效性引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可以更加强调学生进行文本对话之间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得更多文本信息的基础之上为将来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可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恰当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内在动力
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与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密切联系,也与学生的个人修养息息相关,阅读的重大意义从小学阶段便可体现出来,一个恰当的阅读情境的创设能够促进阅读教学的深入化。因此,教师应当通过结合阅读文本创设适当的课堂情景以此来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内在动力。
如何使学生乐读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途经,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需求进行情境创设。如在讲解《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视频来构造符合该篇课文的教学情境,《桂林山水》讲的是桂林优美的景色,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被色彩鲜艳、丰富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就可以将桂林的风景播放给学生观看,为了保证教学视频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提前设置一些问题,如:这个视频主要讲了桂林的哪些风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能够基于问题和视频展开主动思考,同时通过运用多种器官如视觉奇观和听觉器官来处理视频信息,接着,教师再邀请学生进行回答,有学生说到:“视频主要展示了桂林的漓江、象鼻山和十里画廊。”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将话题引入到文本的阅读之中,从而自然引出阅读任务:“大家都说得非常不错,桂林有如此多的美景,那么本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桂林怎样的风景呢,接下来就请大家泛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段落的划分,并且总结《桂林山水》得主要内容。”可见,在该案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展开深入阅读构造了一个山水情境,学生更能够带着主动性进行阅读,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
(2)注重阅读训练,提升学生阅读技能
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行的背景之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课堂中阅读体验的获得,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阅读技能受到了忽视,相反,学生的阅读技能是展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在小学语文中突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断积累自身的语言知识、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更要把学生往这两方面引导。譬如,在讲解《白杨》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泛读的基础之上深入感受文章的内涵:“同学们,在文章中有几处爸爸的神情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就请大家再细读课文,找出这些变化,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来激活阅读课堂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阅读本身,学生可以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文章所表达思想内容的感悟,而这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学生能够从细微处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所传达情感之间的联系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这篇课文运用了较多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白杨所象征的品质,接下来大家可以从文章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段落,在体会句子或段落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仿写,重点要把握所写物体所象征的品质。”在学生仿写完之后,教师再邀请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句子或段落,从而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见,在该案例中,教师充分挖掘了阅读教学的价值,学生能够在有针对性的阅读课堂中不断进行有效的积累。
(3)创新阅读课堂, 促进有效生成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尊重教学的客观规律,还要求教师能够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因此, 教师应当在展开阅读教学时融入创新型的理念,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往往能够带动学生阅读体验感的提高,如在讲解《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将课外材料引入到阅读教学之中,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詹天佑》是一篇人物传记,大家有没有尊敬或者崇拜的人呢,请同学们在课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传记进行阅读,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人物的故事吧。”教师充分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展开了课外阅读,下节课上课时,很多学生都分享了不同人物的小故事。如有的学生说到:“我阅读了关于冰心的文章,冰心是儿童文学的代表,她的童奶奶也充满了趣事”。课外阅读是帮助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在该案例中,教师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活动相结合创设了一个活跃的阅读氛围,学生能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凝练文章的观点,也能够锻炼学生复述表达的能力。
【结束语】:有效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阅读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成为了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创设情景、注重训练和有效生成来有效改造语文阅读课堂,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融入到阅读课堂之中,从而进一步凸显阅读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佳丽.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38+40.
[2]徐西珍.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