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徐智敏
[导读] 阅读是一件需要日积月累的事情,短时间内很难通过阅读得到回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时间的累积,通过正确的阅读方式,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徐智敏
        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161006
        摘要:阅读是一件需要日积月累的事情,短时间内很难通过阅读得到回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时间的累积,通过正确的阅读方式,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初中阶段是巩固语文基础的契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发掘书籍中的奥秘。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引言
        阅读重在严谨对待,一字一句都是笔者的生活感悟,字里行间是文字衍生出的人生哲理。作为初中学子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薄弱,需要从书籍中提取出适合自己的道理。因此,阅读成为学习过程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世间万物都可成为学习的方向,丰富的内容所来带无可比拟的知识。不断推敲之后,能从书籍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开阔你的眼界,想象力得到发挥的空间,这都是阅读所带来的恩惠,学习生活变得充满趣味。语文教师作为学习榜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从阅读开始,发掘每个值得学习的对象,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力量,让思维不再定式,变得具有创造力的跳跃。
二、思维方式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要有知识层面的累积,没有人可以从无直接跨度到有,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心血和努力的,知识的累积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渡,源于学习的努力。阅读书籍是讲究学习质量的,走马观花无法积累知识,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作为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从根源上改变学习进度。例如,课堂上布置一些教材文章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不再盲目阅读素材,带着问题寻找根源知识,同时安排文章的开放性的问题,促进学生锻炼自主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总结课堂的阅读效果,引导学生反思阅读方式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理解阅读所带来的独特感悟,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多数是由兴趣所引起,学生的的积极性解读才能读懂文本的主旨,全身心投入才可获取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发掘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文章素材,布置相关文章相关问题,根据文章内容讲述文章前期提要,将高潮内容透露出一部分,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提高了阅读兴趣。主动阅读的过程,是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方式。
        语文基础水平是保证学习收获的重要元素,决定了阅读的实效性,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

这方面涉及到语感,语感强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深,能够从中提炼出许多层面的知识;语感差的学生自然学习接受程度不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推敲问题,最后的收效也不一定好。所以,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中应涉及关于语基的学习。例如,教学活动刚开始,每次抽出五分钟时间,做文学基础练习,课堂内容结束时,最后对练习进行评价,总结出练习的核心知识并要求学生背诵。长期练习后,学生的语文基础得到大幅度提高,语感也得到提升,阅读文章的过程也会更加顺畅。
三、阅读方式的优化
        阅读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从阅读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创新是需要不断思考的过程,固定的思维模式得不到新的发现,要敢于推翻,勇于创新。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事物是绝对正确的,只有客观的看法,阅读亦是如此。不能被文章的内容所禁锢,发现不同的观点,要敢于进行质疑,用合理的眼光去发掘文章的缺漏。学生缺少的是敢于质疑的态度,质疑的观点可能并不正确,教师应在学生出现错误观点的时区进行纠正,随后鼓励学生勇于发现疑点。质疑是投入思考的体现,教师需要把握尺度,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发表对于学生质疑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固定的思维模式,局限了思考的跨越性,不符合创新的逻辑思维,违背了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原则。
        书籍是社会相关问题的合集,不少社会现象都浓缩于书籍中,阅读时能发现出许多关于社会的热点问题。阅读不是一味理解表层意思,应更深层次发掘其中的意旨,还要敏锐地洞察其中是否有关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素材。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多涉及关于热点问题的素材,代入于文章中,当成文章的社会背景。有了实际问题的支撑,能够引发学生的反思,能够对文章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例如,鲁迅的书籍大多数是关于当时的社会问题,教师可以寻找相关素材,代入于课堂中,介绍相关历史社会背景,有利于学生主动去思考文章的核心内容。能够有效提高阅读的效率,根据相关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学生能够联想出实际性问题,把生活和文章内容产生一定的关联,让阅读成为思考的主旋律。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掘,阅读逐渐成为一件趣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经过训练会有明显的进步。[1]
        结语:初中语文,阅读是半壁江山,有了足够的阅读量后,语文基础能够有效提高,语感也得到一定的训练,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更深,学生也能够相对自如地面对阅读的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并发掘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对于学生阅读的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提出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真正去把学生当做是发展的个体来看待,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给予引导,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辉.语言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