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巧萍
义乌市春华小学 322000
摘要:在小学生学习阶段语文学科是至关重要的,是知识获取的源头。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最初接触知识的开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发展,提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学科,小学生阶段的发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中都是特别关键的开端。教师可以通过语文阅读,逐渐渗透各种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本文主要解说如何开展语文有效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响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从小学阶段开启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阅读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生语文学习阶段,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及教师的教育方式、课程设计都可以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是学习的最初开端,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心理健康上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语文学科本身就是我们的母语学科。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最容易接受极易理解的,在小学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课本知识,更多的是能够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与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所需的人才质量也越来越全面,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不仅要求有扎实稳固的学科知识,坚强的心理素质也是关键。中国有句古话:凡事要从娃娃抓起!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生阶段,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巧妙利用语文阅读素材中的内容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从比较轻松活跃的幼儿园生活状态转换为系统性学习知识的阶段,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是相对薄弱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个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投其所好,发展多种教学方式,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蒲公英妈妈》 这篇课文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看到蒲公英的照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加以讲解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照片、视频再配上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师生关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是关键。小学生大多数对教师存在敬畏之心,这种情绪所在,导致教师无法深度了解学生的心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胆怯不敢回答问题,这也是学生对教师没有打开心扉,存在畏惧心理,导致教师无法准备对教学成果作出评估,教师要想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解决学生的胆怯心理,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沟通主要体现在课堂上,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时,教师在生动讲解文章后,可以与学生一起轮流朗读课文,融进学生群体之中,首先教师举例生活中的壁虎长什么样子,再提问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让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并多加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慢慢渗透引导学生建立较强的心理素质。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课余时间,教师都应该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多多沟通交流。
课余时间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些生活中的趣事,降低学生的心理防线,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为渗透学生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二)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层面的理解与教育是不足以使学生全面理解的,强化心理健康,还须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师在正确引导学习语文阅读知识建立一定心理健康基础后,需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发散性阅读,拓展阅读范围,延伸性阅读,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文章《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有关母爱、父爱的文章,加深情感印象,教师还可以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花点心思,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拍照、视频上传到家长群里,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亲身体会到妈妈的辛苦,随着学生的成长父母在逐渐老去,做完这件有意义的事之后,可以开展一节探讨课,每个人谈谈自己内心的想法后,写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素质,更加有效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三)培养积极情绪,实现正能量教育的渗透
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情绪相对不够稳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孩子气比较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刚刚开始系统性学习,感觉到学习的吃力,还不能够完全适应这种学习环境,亦或许是由于父母在家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脾气性格,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将会严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例如,在学习自然课程时,可以带领学生去郊游,去亲身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存在,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在学习到孝道的文章时,引导学生回家照顾一天自己的父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体恤父母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等等,不同种类的语文阅读带给学生不同的积极情绪,总之要培养学生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物,心存善心。
(四)发挥信息技术力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科技也是越来越发达,新课程也不断改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学会利用身边的先进资源,例如,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现视频、照片,还可以听音乐等多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文章中的意境,增加学生学习印象,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照片教学,先带领学生去看照片,再进行讲解形成此“画”的原因,再引导学生等下雪的时候可以自己去观察一下,看看课文里的是不是一模一样。看完照片后可以留出十几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发挥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随后让学生自我发言谈感想,照片的教学设计,仿佛带领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渗透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健康心理教育,达到教育目的。
总结
当前社会对人才要求比较全面化,强压下的社会环境,极强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之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仅仅是为了极强的心理素质,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全面性发展人才,以全面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发现美,善待美。
参考文献:
[1]王建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4):0190-0190.
[2]姜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信息周刊, 2020, 000(006):P.1-1.
[3] 冯荣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作文质量[J]. 作文成功之路, 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