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仙
西林县直机关幼儿园 533599
摘要: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作为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一种活动,音乐游戏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音乐情操,还能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提升,发展幼儿的智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并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以游戏化教学为主,对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更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幼儿阶段是每个人生理、心理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学习探索、认识世界。将音乐学习和幼儿的游戏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内激发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增强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年龄较小,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而且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抽象性,因此在幼儿学习时要投其所好,通过游戏的方法吸引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所学内容,所以说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意义深远。
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游戏是一种本能的自发性活动,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通过游戏幼儿会获得多重的学习经验,因此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样寓教于乐的形式十分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地发展。通过音乐教学的游戏化形式,幼儿对于抽象的乐理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培养孩子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十分有助于幼儿个人魅力与性格的良好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与成长。
幼儿音乐游戏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2.1内容游戏化,优化音乐教学资源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音乐知识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幼儿教师在对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便于理解的内容,同时还要保证音乐的趣味性、情节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便于音乐游戏的形成,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
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要结合幼儿音乐游戏的特点,以合理恰当的方式介入到幼儿游戏情节中,确保幼儿游戏的自发性。幼儿游戏和幼儿音乐当前在网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但是教学资源如何整合还需要教师的准确判断,从而选择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教师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课程。如对于幼儿非常熟悉并且爱玩的娃娃家游戏就可以充分地结合《娃娃家》的音乐来进行课程教学。多数幼儿十分熟悉娃娃家游戏的流程,因此教师将这些幼儿熟悉的内容编成歌词,很容易让其理解与熟悉,在熟悉歌词之后,教师可以为孩子讲解游戏规则,让幼儿一边玩一边唱,而且在唱的时候可以进行动作表演,让幼儿更加身临其境还原娃娃家的游戏场景。这样游戏化的课堂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进来,无形中提升了教学效率。再比如《小红帽》这首经典歌曲是众所周知的,这是一首由真实的故事而改编的歌曲,每一句歌词都具有较强
的故事性,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在教授幼儿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述《小红帽》故事,或者是播放《小红帽》动画片,接着设置问题进行提问:“小红帽是不是一个很勇敢的小朋友呀?你们是不是也想像小红帽一样去战胜大灰狼呀?那在座的小朋友,想不想学习《小红帽》这首歌曲呀?”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引导性,能够实现教师与幼儿的良性互动,幼儿会争先恐后地去回答问题,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老师教他们学习歌曲。在播放《小红帽》音乐时,目的不是让幼儿安静地去聆听,而是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去编排动作,这样一来幼儿的想象力会被充分地发挥出来。
2.2形式游戏化,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在幼儿音乐游戏教学过程中,游戏形式要灵活多变、符合课程内容安排,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使其感受到音乐的美。音乐游戏可以以故事、动作、情景等多种形式展现,在通常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游戏方案设计时一般要遵循渗透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这一系列原则中应充分体现游戏和音乐的特点,从而能够让幼儿了解知识,丰富自身情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带来美的感受。比如在《小熊搬家》的音乐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内容吸引幼儿的兴趣,在讲述故事中要重点理解“搬家”一词,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搬家。其次,教师可以带动作范唱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通过动作让幼儿在无形中加深对歌曲的记忆理解。接着,教师再次通过图片范唱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并且提出相关问题,加深幼儿的记忆。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图片的提示,让幼儿开始跟唱并提出在歌唱活动中的相关问题并指正,如站姿、咬字、节奏方面的问题。在这一系列相关活动之后,教师可以改变之前的游戏规则,可以让小朋友们进行角色扮演、分组唱、对唱加深印象。最后进行情感方面的升华,让小朋友们明白整个音乐游戏的目的。
2.3操作游戏化,提升音乐教学效度
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游戏的作用下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与音乐带来的自信,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大胆地展现自己的情感与想法。在开展音乐游戏时,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联系实际生活,选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节奏欢快的儿歌。比如在《对不起,没关系》音乐游戏中,教师要根据情境布置合适的游戏场景,然后通过小朋友们的角色扮演,让幼儿理解礼貌用语对不起和没关系的用法。在之后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会跟随着音乐展现出相关的场景,让儿歌更有画面感,并且通过儿歌学会“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词语的使用。
2.4教育意识游戏化,培养幼儿精神素养
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能够让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以音乐作品《我的好妈妈》为例,其歌词朴素形象具体,充分地体现了孩子对于父母的爱以及孩子表达爱的方法,音乐亲切上口,富有动感,整个歌曲朗朗上口,易唱易记,当幼儿学习了之后,能够照着歌词来学习如何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再比如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以进行曲的节奏,朝气蓬勃的情绪,抒发了少年儿童胸怀理想,勇挑重担的志向。歌曲铿锵有力,情绪饱满,唱出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笔者在教学这首歌曲时,会结合一些时政热点,如在中印边境冲突中,解放军战士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让幼儿感受到深沉的爱国之情。
3.结论
总而言之,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不仅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更有助于幼儿认知、情感、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地意识到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形式、操作、意识上充分融入游戏化形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也要不断提升与完善自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寓教于乐,为孩子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承茂.谈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潜能[J].中国音乐教育,2017,(5).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吕婷婷.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