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彬
(赤峰市松山区第八幼儿园,内蒙古 赤峰024000)
摘要: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然而当研究者们为了研究的便利将幼儿完整的在园一日生活人为的分割成学习与生活两部分时,其整体性的教育功能也遭受了割裂。为改变这种被割裂的样态,幼儿园教师应深度理解幼儿园一日生皆课程的观念,提高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教育的科学认知,使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日常活动中获得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价值;指导策略
一、幼儿生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角度出发,将人的生活依次划分为:第一,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第二,为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第三,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第四,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第五,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论述中,生活是指人类所有的实践。他曾指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具体来说生活可以包括职业、消闲、社交、活动等方面。综合这些论述,本文认为所谓儿童生活指的是儿童通过内化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发展并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动过程。
幼儿是儿童的前段,其生活本质与真个儿童生活一脉相承。就儿童生活的本质而言,可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儿童生活既是文化活动,又是人化活动;第二,对儿童的生活而言,文化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简化的东西,既有以符号形式再现的文化,又有以实物形式反映的文化;第三,儿童的生活是一种具有自然属性的生活,本身没有直接的社会性目的;第四,儿童的生活是一种日常生活,具有自在性特征。儿童生活不同于制度化生活,如果用后者代替前者,那么儿童的生活将是没有童心、童趣的;第五,儿童生活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儿童生活的主要特征,即儿童的生活具有生长性或发展性的目的;儿童生活的方式具有游戏的性质;儿童生活的内容涉及整个生活世界,且具有整体性。
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构成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幼儿园一日生活可以按照时间段或者活动内容分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日常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属性,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整体,任何对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武断划分的行为,都会割裂这种整体性,违背儿童生活的本质目的。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不仅应满足幼儿基本的生理需要,还应提供各种教育,引导幼儿发展。幼儿每天都会从各种必不可少的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很多最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相比之下,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只是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提高对日常活动中教育契机的敏感性,不失时机地在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不断重复的日常活动中也能获得发展。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在客观上存在诸多形态如集体游戏、集体教学活动、常规性的休息、盥洗等,但无论何种形态,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幼儿在园完整的教育生活。依据儿童生活的本质,这一完整的教育生活又必然包含着一些共有的教育形态,如幼儿的教育生活是游戏化生活,是形象、具体、生动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充分实现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必须关注幼儿生活的各种教育形态,并有意识地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进行有效干预和组织。
幼儿生活不能被简单地划分为正式的学习生活和幼儿自发的日常生活,而应将之作为一个共同的教育整体来看待。
但目前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之外的幼儿生活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不仅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而且对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生活活动与教育活动脱节,未能将幼儿普通的生活环节纳入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与幼儿的终身发展相衔接。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提重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把幼儿一日生活中所隐藏的、潜在的“教育契机”提升到显性层面上来,要求教师遵照儿童本来的生活形态组织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以对儿童施加全面的教育影响。
三、提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教育质量的策略是什么
(一)转变幼儿园课程观念
传统的幼儿园课程一般指的是高结构的学习活动,或者是园所开发的特色教育活动这种课程往往被当作儿童在园一日生活的重点,从而与儿童的普通生活区别开来。但是现代课程理念却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即幼儿的一日生活本来就是课程的一部分。课程和生活的这种统一性和相融性要求教师进一步转变有关课程的一系列深层次观念,包括对课程实施节点的划分、课程实施方式的设计、课程内容的有意识开发等。教师要意识到幼儿从一入园开始就已处于课程实施的范畴中,就要去思考针对不同年龄班的儿童在园的各个环节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当如何安排活动内容;如何进行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创设;怎样调整家园沟通方式与途径;如何指导家长配合园所教育,将教育成果扩展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与社区生活中去;如何更好地对幼儿进行评价等。这都要求教师全方位地转变传统课程观念,能更深刻地领会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二)转变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认知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完整的、连续的,教师不能只关注儿童在园时正式的集体教学时间段内的生活,甚至不能只关注儿童在幼儿园园内的生活。教师实现对幼儿在园生活认识的转变,根本上就是要在生活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上不仅体现园所管理的要求,更要体现人类社会生活的目标,在内容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并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教育环境,将教育的成果扩展到家庭与社区中去,以此突破园所的“围墙”,使幼儿在园内外的社会生活真正实现统一与贯通。另外,当下有学者将幼儿园一日生活划分成四个方面,即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和学习,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这一分法,值得教师们借鉴。
结语
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常规样态。如何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从现实中的学习-生活二分割裂状态转向心理上的学习-生活一体化的整合状态,是幼儿园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整体性教育的视角出发,借用我国幼儿园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的“整体教学法”思想,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整体化,阐明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无论是正式的集体活动,还是非正式的日常活动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幼儿园教师需要转换幼儿园课程观念,将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观念融入教育生活中,从而为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祝绮.农村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实施路径的行动研究--基于安仁县华王乡A幼儿园的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李亚娟.关于卢梭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论儿童的生活与教育.教育探索,2015(12).
[3]虞永平.回归幼儿生活的课程实践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15(3).
[4]梁秋立.城乡幼儿园一日活动情境中的师幼互动研究--基于CLASS评估系统的观察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5]朱细文.积极对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学前教育研究,2014(2).
[6]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J].学前教育研究,2006(23).
【作者简介】李彬彬(1986.11.4),女,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第八幼儿园教师,职称是专业技术八级,研究方向是幼儿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