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前吴乡中心幼儿园322200
[摘要]角色游戏会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协作行为的发展,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强化,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及社会性、积极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发展幼儿合作交往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幼儿想交往、乐交往、会交往、善交往,所以角色游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角色游戏;社会性;幼儿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的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期特有的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之一。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丰富,大班幼儿的游戏内容更多倾向于客观反映现实生活。在游戏的安排和组织方面都有较强的目的性,会分配角色,制定规则,拓展故事情节,并能解决游戏过程中因为角色分配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的矛盾,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大班幼儿能够梳理角色之间的关系,并投入到游戏中,随着游戏的展开,幼儿可以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再现人际交往的机会,为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大班角色游戏的内容大多为“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生、警察”等,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极主动的再现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创造和想象的过程,幼儿创造性的对游戏角色进行假想,如扮演妈妈、老师、司机、医生、警察等。在游戏中使用的材料,以物代物,借形想象,以及对游戏情境的创编,通过动作及语言,将游戏情境进行改编和切换,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了社会交往的技能。
二、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1.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交往主动性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要途径,为了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必须从游戏主题、游戏内容、游戏情节以及角色分配等开始沟通与交流,这就促进了现实的伙伴交往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这也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角色游戏是同伴友好交往的催化剂,如果将那些平时不爱讲话、沉默寡言的幼儿带动起来,还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也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能够慢慢掌握与同伴互动、分享、合作等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游戏的形式再现对周围生活的认识,游戏的水平能体现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2.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周围的事物。而角色游戏促使幼儿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帮助幼儿从思想上摆脱自我,并且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还能逐渐摆脱“自我为中心”。
幼儿与同伴讨论、协调,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在与同伴交往中,从同伴给予的反馈中获得自我概念,增强对自我的认识。
3. 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则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预演,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成人社会,掌握社会规则、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平台。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担任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如在活动室里有医院、理发店和超市,幼儿能体验“医生”与“病人”的交往、“发型师”与“顾客”的交往等。角色游戏还能帮助将幼儿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相结合,比如去医院看病,幼儿知道生病了要找医生,但是具体流程像排队挂号,选门诊都由老师指导,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幼儿能逐步认识和理解所扮演角色的义务、职责,增强幼儿责任心。幼儿的角色游戏具有开放性,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社会角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职责,通过角色游戏提高对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的认识,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大大加深幼儿的社会认知。
4.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伴随着“关心、同情、怜悯”等情绪情感,幼儿所扮演的角色客观反映对社会角色行为习惯的认识,并将这些行为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些行为习惯最终会内化为幼儿自己的社会交往习惯。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想交往:创造交往机会,增强社交能力
大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游戏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到大班幼儿创造性的发挥和互动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要力求游戏角色源于生活。
2.会交往:解决矛盾纠纷,学会与人交往
引导大班幼儿学习分配角色,分工合作。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往往为了角色的分配而发生争吵,因此,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或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树立了合作意识,学会了相互协商、共同合作。
3.乐交往:幼儿参与是前提,优化交往内驱力
教师要以发展大班幼儿的主动性为首要目标,在角色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发挥大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为他们提供符合其心理需求的游戏内容,促进大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角色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大班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同时培养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大班幼儿的反应和行为进行评价,不断丰富和优化游戏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邵珊花.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1).
[3]郭立巍.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的影响[J].幼儿教育,2012.10.
[4]邵珊花. 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5]吴永波.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1.
[6]张筱艳.浅析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J].幼教天地.
[7]郭静静.以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