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林林
(赤峰市松山区第八幼儿园,内蒙古 赤峰024000)
摘要:分析幼儿教育中的互动行为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幼儿教育中不同活动背景下的互动行为类型、特点,并提出了有效互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动;互动行为
引言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互动活动,近年来幼儿教育正在面临着变革与发展,考虑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教育者要更明确的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活动情况,掌握不同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行为特点,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进步。
一、幼儿园教育中不同活动背景下的互动行为类型
从教育内容分析,幼儿园教育的活动形式主要分为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儿童工作、游戏活动四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动与幼儿进行互动的频率最高,而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频率最低。与之相反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频率最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频率最高。
从教育主体分析,幼儿园教育中的互动类型可以分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两种形式。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中,教师占据着明显的主动地位,比如在教学上,教师说的多,孩子听得多。但是在幼儿和幼儿的互动中,没有明显的主动和被动的差别,幼儿之间的互动更加平等、自由。
从互动的方式分析,由于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还有一定限制,所以在不同的活动背景下,互动的行为表现也是多样的,比如用语言进行互动、用身体动作互动,或者是将语言和动作结合进行互动。通过身体动作进行互动能够帮助互动双方更快的掌握沟通的意图,达到互动的目的,符合幼儿的行为和认知特点。
二、幼儿园教育中不同活动背景下的互动行为特点
不同活动背景下的互动行为受到活动类型的影响。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最普遍的互动,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结合幼儿教育大纲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向幼儿提出具体的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执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有较多的教学和管理行为,所以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频繁。并且从目前来看,很多幼儿园将重点放在教学活动中,对其他类型的活动重视比较少,相应的师生互动也就比较少。
不同活动背景下的互动行为受到活动规则的影响。为了保证活动的秩序,教师有时候会通过一些活动规则来规范幼儿的活动行为,比如玩游戏的时候不允许打闹、吃饭的时候不能浪费、学习的时候不能随意活动等。活动的规则越多、越细致,往往代表着在这种活动中幼儿更加容易发生错误,所以教师在互动中提出的要求就更多,更加严格。然而,过多的规则会限制互动的有效性,导致幼儿不敢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想法,这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不利的。
在幼儿园活动的互动中,幼儿呈现出明显的被动性特点。在幼儿园教育的活动中,凡是涉及到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那么幼儿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发起教育行为,能够教导孩子许多新的知识。但是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幼儿应该占据主体地位,可事实并与之相仿,这是由于幼儿园教育中存在很多的限制和规定,幼儿做出的一些互动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比如: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指令的发起者,而幼儿更多是负责执行动作。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幼儿进行互动最多、最自由的活动形式。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规则意识,促进幼儿的情感和智力发展,近年来,很多幼儿园更加重视游戏的作用,开展游戏活动的频率在升高。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主要负责进行安全管理,对幼儿的游戏方法和互动方式干预的比较少。并且游戏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天性特点,所以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互动更加自由、灵活、真实。
三、幼儿园教育中不同活动背景下的有效互动措施
(一)强调互动的平等性
幼儿园互动既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在互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相互的方法,在互动中促进语言和智力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些幼儿教育目的,就一定要保证互动是有效的,是平等的。因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基于幼儿的特点制定互动策略。幼儿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通过互动启发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互动中,要充分体现语言的引导性,比如教师教学生怎么保持手部卫生,可以先用抗疫动画片引出手部卫生的话题,在询问幼儿知道哪些保证卫生的方法,引起幼儿的思考。在互动中,还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思维和个性的差异,关注不同幼儿在互动中的表现,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互动过程中,这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比如运用集体提问的方式互动、用单独提问的方式互动等。同时,教师还要允许幼儿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幼儿阶段正是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如果过早的用标准的知识和想法限制他们,会限制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所以在互动中,教师要尊重不同孩子的想法。比如询问孩子有什么养的梦想,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做科学家、做明星,还是做一个普通人,都是值得被赞赏和尊重的。教师在互动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才能让他们在互动中更加勇敢、主动。
(二)重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
教育要以人为本,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这要求教师创造更多幼儿和幼儿之间互动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社会性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合作活动,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做一名引导者,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理论知识。比如教师让孩子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篮球游戏,每个小组分为五个人,站在不同的跑道上,哪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并投进篮球,即为胜利。这种游戏活动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互动中,加强了小组之间孩子们的联系,让他们懂得了合作的意义,使他们在互动中得到发展。目前的幼儿教育强调“去小学化”,所以传统的幼儿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作为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通过游戏、探究活动等互动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出互动的价值。
(三)发挥幼儿活动中材料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中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教育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活动的性质准备活动材料,这些材料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幼儿园互动中,除了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还要重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教师要利用材料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所以在活动前,教师要明确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目标,根据具体需求投放活动材料。比如开展以“我是环保小能手”为主体的区域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废弃的纸张、布料、瓶子等,让孩子们知道,节约环保就是要赋予废旧用品新的生命。同时,教师在准备各种活动投放材料时,要保证材料安全性高、数量充足,防止幼儿出现抢夺材料等问题,保证互动安全。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不同材料的兴趣,对下一次的区域活动作出改进和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的互动行为要保证平等性,教师要利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丰富的互动活动,尤其要重视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探究和互动的过程中,得到身心、智力、思维以及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琴秀,杨晶.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研究——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9).
[2]郭丽娟,严仲连.农村幼儿园—社区互动的价值、挑战及其突破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1).
[3]刘乐,田勇,陈曦.儿童游乐区亲子互动情景景观的表达与研究[J].中外建筑,2019(01).
[4]管国瑞.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分析[J].华夏教师,2016(07).
【作者简介】董林林(1995.7.14-),女,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第八幼儿园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