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数学课堂更有活力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 莫丽萍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老师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让学生分体验数学学习,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莫丽萍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阵村小学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老师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让学生分体验数学学习,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 : 体验学习  自主探究  实践操作  合作交流 联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并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所以,数学老师要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体验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认真,记得特别牢固,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特别踊跃参与。如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那就事半功倍了。如教学“时分秒”,我设计了一个叫“拆弹专家”的情景游戏。学生一看是小游戏,学习兴趣就来了,个个都想成为拆弹专家。这时我就说:“要成为拆弹专家,必须先学会有关时间的知识,不然就危险了,你们想学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整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得特别好。然后,我再让他们用我们刚学的的知识去玩这个游戏,巩固有关知识。下课后,学生还津津乐道,兴致还沉浸在刚才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如果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就谈不上再创造了,所以数学课堂要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再创造。如在教学“连减”问题时,教师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问题情境——用课件播放一段淘气和妈妈逛商场付款的录象:“买几支铅笔5元,一个橡皮2元,付给售货员10元,应找回多少钱?”接着老师再问:“你逛商场时还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和妈妈去商场买了了一瓶洗发水45元,一瓶沐浴露20元,妈妈付了100元,找回了35元?”还有的说:“爸爸带我去买玩具15元,我买了一支玩具枪15元,一个小熊18元,爸爸付了50元,找回17元”… …通过有效引导、独立探索、交流建模等互动活动把枯燥的计算转化为解决生动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在现实问题活动中主动地去探索,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探究能力和意识。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做合一”的观点。这里的“做”指的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这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适用,因为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扰,如课堂教学中多点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拨拨……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求知欲。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中,,我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计数器,课堂上让学生人人动手拨,通过拨“计数器”的四个活动:“我说你拨”(学习拨珠、认识三位数);“你说他拨”(学习读写四位数);“我拨你写”(练习有0的数字的读写)。“看谁拨得快”(拨数比赛)。四个活动下来,不仅使每个同学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和写的方法,还让每个学生牢牢地记住了数位顺序表。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个个动手,积极参与,体验了“做数学”的快乐。
四、    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交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例如在教学“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个圆,画好之后学生讨论交流:圆规哪个部分不动,哪个部分动了?接着有让学生动手画半径和直径,画完之后让学生交流:你画了几条?最多能画几条?在反复的“操作——合作交流”中,学生清晰地掌握了圆的半径和直径这个知识点,这样的交流颇有成效,而没有流于形式。
五、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在教学“辨认方向”中,教师用课件出示我们居住城镇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学校,先说说我们的学校东、南、西、北方分别有哪些建筑物。再在地图上找到居住的小区,说说我们居住的小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学校在我们小区的什么方向。我开始也想用中国地图,找北京找家乡,可最后还是决定用我们这儿的城镇地图,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北京,但却是所有学生都居住在这个城镇里。数学课上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倍感亲切,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的热情都非常高,因为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习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行之有效的方式,需要老师善于引导,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老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数学学习,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如, and 林模忠. "有效体验,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教育 12(2012):21-21.
【2】吕小燕. "新课改使小学数学课堂更有活力." 软件:教育现代化 000.009(2014):114-11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