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克桑·塔依尔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102209
摘要:为进一步有效提升我国艺术类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相关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品德教育的需求。本文笔者将对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有效开展德育管理的实施路径展开探讨,希望对我国艺术类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德育教育
0引言
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学生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也说明在艺术类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仍然存在薄弱的环节,
1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其独特的特征,这是由于新时期艺术类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决定的。若想进一步提升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首先就要对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以及其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由于艺术类高校对录取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所以,艺术类学生掌握的文化课基础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要稍微弱一些,进入大学后他们往往要参加更多的艺术类活动,因此他们在对待文化课与专业课时,往往会将学习的重心放在专业课成绩上,而忽视了文化课成绩。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往往会将课余时间用在专业技能提升上面,艺术类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知识背景以及对文化课知识的片面认识,对于他们在道德认识方面、道德情感意识方面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培养造成直接影响。从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学生道德认识方面来讲,艺术类高校学生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相比较,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教学具有较强的体验感知性,但是理论色彩相对薄弱,因此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文化修养相对浅显,他们的知识面较窄,同时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稍弱一些;另外,由于其专业特性,艺术类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然而他们在参与到社会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外界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艺术类高校学生对于思想道德认识不够深刻,他们的公德意识相对较弱,同时他们对于自我评价往往会跟客观事实不相符,在处理学业、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经常受“艺术不分国界”的灌输以及外国自由主义思想的长期影响,同时在加上市场负面的效应,现阶段的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的实政往往漠不关心,在艺术学高校学生中,他们的理想信念相对较弱,同时在原则和是非面前缺乏社会责任感,还有部分艺术类学生他们对高校理论知识学习产生反感心理,还有一些学生心存不正确的心理态度。
2新时期艺术类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重形式轻效果
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学生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趋于形式化,往往都是在某个社会活动的宏观背景下而开展的德育活动,我国高校教育行政部分在衡量或评价艺术类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时对与形式方面的要求较多,同时,艺术类高校通常也会单一地根据班级开展较大规模演出活动的次数或者排名作德育教育工作的参考标准,通常这也是艺术类高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形式,以致于院校或者教师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学生该方面提升的情况没有深入地了解,他们往往只看中德育教育的形式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真实效果。
2.2没有对服务引起足够地重视
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在开展德育管理时出现形式主义现象,而德育教育的目标就是对上级领导检查工作负责,而很少对高校学生提供应有的服务,目前艺术类高校德育工作的成绩往往是由上级领导检查结果来决定的,以上“设计性”的道德教育实践往往会使得学生感受到其虚假的一面,只能使其产生道德行为上的虚假现象,而对于艺术类高校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2.3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只注重过程
我国部分艺术类高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往往会出现只管播种不管收割的现象,有些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自认为与德育相关的知识理论已经告知学生,而至于学生怎么去做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有些时候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就盲目以为是学生已经无法教育,而不去反思自身所采用德育教育方法是否合理。这种灌溉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只是为了完成德育任务,而老师在开展德育是没有足够的动力,缺少对德育教育的工作热情,设置的德育目标“假大空”,而选择的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符,采用的德育教育的工作方式过于简单,同时效果也不明显,无法根据艺术类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效率。
2.4德育教育量化方式简单
现阶段艺术类高校德育管理往往借助简单的量化方式职能考察艺术类高校学生的一些外显的行为,无法对其思想品德方面内心深层的变化进行有效估算,反之,这种简单的量化方式会使得德育老师更加注重学生表面化的行为,而无法准确彰显出学生真正的德育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引诱班级助教老师或者学生家长弄虚作假的行为,致使学生丧失“诚信”公德。
3新时期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融入德育的策略分析
3.1更新观念,创新方法
在艺术类高校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将积极的思想教育和德育制度管理与艺术类学生的实际特征紧密结合,切实把握好严格与灵活、虚假与真实的关系。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通过反复地实践与练习而逐渐形成的,而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往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艺术类高校在后期开展德育管理时必须加强德育方法的改革力度,选择一些艺术类学生喜欢且真实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首先,艺术类高校在进行德育管理时要选择以基础知识为基础的渗透式教育,借助艺术教学是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有效方法,正所谓新课改下教师职业道德理念所讲的教书育人,正是指在对学生开展文化课教学过程中要科学融入德育相关内容,把德育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接收更全面的德育教育。另外,艺术类高校还应当对学生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学课程、没学课程,积极组织一些与文化思想史和传统文化的相关讲座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艺术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2建设校园文化
现阶段,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的,因此,相关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德育管理环境,对于德育教育的选择与优化引起足够地重视。因此,校园文化对于教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实际就是高校的组织文化,是学习所独有的,它代表了学习院校师生共同的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德育教育不仅仅能够通过学校的一草一木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思想情况以及组织系统等方面展现出来,浓郁的校园环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增强艺术类学生的集体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因此,艺术类高校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要不断丰富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内容,同时要创新德育管理方法,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更高效地教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童玲.艺术类高校学生管理融入德育的新思路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66-67.
[2]刘莎莎.大学生德育中融入艺术教育的思考[J].赤子(下旬),2017(03):19.
依克桑·塔依尔(1992.10-);男;新疆乌鲁木齐;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