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左兴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书香小学 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此情况下,德育成为所有教学的基础内容,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落实。小学阶段的德育开展需要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以此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促使学生有观念和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小学体育课程可以保证学生的参与性体会,可以为德育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也能保证德育的实效性,需要教师进行重视并做实践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德育功能;必要性;发挥方法
前言: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都是以体育技能教学和身体素质锻炼为核心,学生在其中的学习和训练状态并没有得到利用,同时也不重视德育在教学中的开展。这就造成自动度高,但是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游戏上的参与,没有思想和行为上的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德育功能的发挥,以使小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课程学习中能够有自主性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个人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的树立,促进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德育是新课程的要求,而体育教学中的行为和感受可以成为德育的内容,德育也能保证体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体育开展德育是必要的。现代教育中注重素质教育的落实,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认知的过程中,新课程也提出了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应利用体育课程中学生的丰富体会,把握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的自主表现,让德育能够走进心理和思想,并引导自主性的思考。这样德育开展也就会有实效性,也能推动高效教学的完善[1]。
二、小学体育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方法
(一)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有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挖掘,并以此为核心创设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感受和体会得到延伸,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比如广播体操中队形和整体华一可以进行集体思想的培养,足球、篮球教学中的规则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具体的运动行为可以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跳远、跳高、跑步等田径运动中可以培养竞争思想和健康心理。这些都是小学阶段德育开展的主要内容,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挖掘,并设计参与性的实践教学内容[2]。
教师进行德育内容的挖掘不要只是做理论上的介绍,需要针对学生的课程行为引导做教学设计,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和训练中感受到这些德育的内容,形成具体的情感和认知体会,以体会确保理解,从而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比如在足球教学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规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在课程中则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能够完成对足球规则的理解认识,也建立规则意识。同时在实践运动中,则组织小组对抗,设计相互配合的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使足球技能有所成长,也通过此形式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把握生成感受引领自主总结
体育课程中德育功能的发挥不仅需要教师的设计引导,也要抓住学生的认知感受,引领自主总结,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训练中的德育内容认识有正确性,保证自主总结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生成感受,也就是发挥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认识,让德育的开展走进体育运动。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让德育有效开展。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德育认识带有个性化,在认知上有一定的不足,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理解认识。所以教师需要引领自主总结,让体育中的德育有具体的展现,保证教育的正确性[3]。
比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师就以学生的短跑训练为基础,组织谈论自己的成绩,跑步中的感受,让不同成绩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然后就以学生的生成感受作为德育内容,开展总结分析。这样可以让成绩差的学生能够找到努力的方向,成绩中等的学生建立提升的艺术,成绩好的学生愿意发展优势,短跑教学得到了有效开展,而德育也得到了有效教育,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理。在方法上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后的讨论分析,探讨运动感受,发展兴趣喜好,以快乐教学为方法,培养体育运动意识,培养让小学生有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建立。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期,其认知行为多为自身感受,所以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开展能够有实效性,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可以完成对体育技能和个人素质的成长。而在德育的发挥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具体表现,从整体上做引导,也加强即时评价和个人管理,使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品德和道德的认识提升。但是在过程中,要注意体育与德育的融合,把握体育中的具体感受和认识,也让德育的开展能够促进体育训练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李维忠.浅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111-112.
[2]吴福明.论品德教育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方法[J].新教师,2020(12):66-67.
[3]汪龙.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