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晴
北京市经贸高级技术学校
提要 中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择业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能够顺利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其中,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要求各地各单位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本文通过对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为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增加可行性。
关键词:中职院校、思想政治
一、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分析
在教育体系中,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关于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研究,对学生的探究必不可少,中职学生的特点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特点大相径庭,职业院校的学生更需要被关注,更需要加强对其的教育。中职院校的学生总体特点有如下几点:
第一,该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偏低。随着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上升,中职院校的招生难度越来越高,招到的学生大都是中考失利的学生,或者是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自觉性,自我管理能力略差。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无疑起到了一种阻碍作用,学生的文化基础偏低,会导致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很好的达到教育目标。而且,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力偏少,出现不学习的情况,致使思想政治相关内容无法在学生中得到普及。
第二,该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存在偏差。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相较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讲,心理方面存在着很极端的偏差,如早熟的情况,许多学生会早恋,十五六岁就谈恋爱,试图从其中招到存在感与安全感。但在早熟的同时,又在心理上有幼稚的心态,对自己的前途毫不关心,不关怀他人,缺乏家庭与社会责任感。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因为中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开始形成了三观,并且三观中存在着不正确的想法与信念,在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之前,首先要先改正学生的不良思想与三观。
第三,该类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缺乏自信心。在学习方面,学习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压力,学习不过关除了存在不良学习习惯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严重缺乏自信心。学生总是下意识给自己灌输“我不可能学会”的想法,给自己找各种理由,从而逃避学习,逐渐对学习产生腻烦心理。在就业方面,学生渴望早日就业,但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对自己不够自信,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担心自己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教会学生相信自己,勇于面对,是思想政治课程不可缺少的课题,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缺乏,使思想政治教育势必加大对此部分的教育力度,从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量。
第四,该类学生的个性鲜明。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好动,对新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但是缺乏耐心,多属于多血质性格。此类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被关注,但同时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行为后果,追求自我满足,比较个性。这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求了教育要贴和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增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教师现状分析
教师作为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教育的教师队伍质量也在逐年提高,教师基本上都具备过强过硬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在思想政治课程这一方面,国家也呼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工作。
但是针对师资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思想落后的问题。虽然大会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在落实中,依旧存在问题。尽管在平时对于思政课程和思政元素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强,但是当面对繁多任务的时候,许多教师还是会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放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后面,而不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是师资队伍管理不合理的问题。许多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业务方面工作统一管理,这造成了师资队伍管理不够条理化、专业化的问题。
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极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导致课程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的问题。在大力提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下,单一的讲授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师无法将理论融入实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一大问题。
二、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现状原因分析
(一)学生问题产生原因
关于学生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若想要解决,则势必要找到根本原因。
根据学生的情况,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错误和缺失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家庭教育所形成的风气、观念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思想不合理,就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负面作用,是学生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产生扭曲。例如,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过分苛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胆小怕事,行为怯懦,没有主见,甚至会产生心理问题;若家庭教育中家长过分放纵,学生则会纨绔不羁,养成不好甚至恶劣的行为习惯,形成不良品德。
除此之外,在中职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存在着家庭问题,多为父母离异或留守家庭背景的学生,该类学生从小缺乏关怀与教育,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有很大的缺失,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从而没有形成正确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三观,导致学生在性格、习惯和思想方面产生了偏差与缺陷,常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寻求关注或者获取安全感。
第二,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如今新媒体时代视域下,社会呈现出信息化的态势,从成熟的成年人角度来看,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从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特别是还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来讲,区分信息的好坏并不是一件很轻易的事情。信息化的社会变得更加鱼龙混杂,许多误导青少年的不良诱惑夹杂其中,极易使学生,特别是自制力差的学生误入歧途。
第三,学生自身原因。中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各种问题,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还有自身的原因。学生缺乏基本文化知识,对许多事物都无法深入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顺利的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无法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视角略显狭隘。在此基础上,学生很难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和自身欲望的驱使,做出违背准则和伤害他人利益的事。与此同时,意志薄弱的特点还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烟瘾、网瘾等,最终误入歧途。
(二)教师现状所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二十世纪一直以来,中职教育都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中职教育在教育整体体系中的认同感相对较低,再加上早期思想政治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党的十九大以来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优秀骨干教师在中职院校流失严重,同时青年优秀专业思政教师收到社会情势影响更愿意到普高执教,中职院校优秀专业青年思想政治教师也较为缺失。这种人才的缺乏是导致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同时,中职教育的边缘化导致部分思想政治教师未能落实终身学习的义务,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掌握不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思想政治师资现状问题形成原因之一。
三、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反思与研究
(一)学生发展改进措施
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顺利发展,在学生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要求与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促进思想政治课程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能得到顺利发展。
第一,要加强社会监督管理机制的发展与完善,促使学生接触健康良好的信息,减少不良诱惑,让学生接触良好的社会教育。
第二,要注重学生从小的教育,立德树人从小时候开始。习近平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的学生,引起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关心与引导,尽量弥补缺失的教育,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第三是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视野下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有良好的人格与行为习惯;最后是促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意识,从内因出发,完善自我。
(二)教师发展改进措施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我国培养专业型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责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良好的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要求,要培养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中职学校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的成败,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质量非常有必要,要进一步改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的观念转变,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思想政治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为主体,紧紧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只有自身观念跟得上发展,才有可能教的好思想政治。同时也要协同其他学科与思想政治的关系,深刻掌握语文文化知识、中国近代史、共产党党史等,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深入探究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此外,更要加强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方面的教育与学习,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做学生的良好榜样。
第二,进行合理的课程改革。首先,在新的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内容有了新的变化,学校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正确的开展新型教学工作,强调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强化思想政治体系,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将思想政治建设发展成为全体全校的重要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程的形式,在开展学生班会、专业课程当中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促进学生多方面多层次接触思政元素,保证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第三,建立、优化合理的教育评价激励机制。机制的制订要符合中职院校教师的发展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时也要具体、可操作性强,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加入教师评估体制中,以加强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