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忆雯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潘宅中心小学 浙江 金华 322200
摘要:时间飞逝,在小学英语教学的道路上,在一步一步探索的过程中,从小学英语的情景教学到语篇意识教学,再到“以学定教”的一次次英语教学的摸索与实践中,小学英语又迎来了它的新版教材,再一次掀起了教师与学生对它的思考与研究:新教材更侧重性地认为小学英语作为孩子正式接触英语的启蒙阶段,应特别注意对语音的教学,要尽量让孩子接受最纯正的语音;其次新教材更接近生活、接近情景,我们要让孩子在实际情景中学习英语对话,理解对话中人物的深沉含义;最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还应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同时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并能从生活中摄取知识。
关键词:语音教学;对话教学;情景教学;学以致用
俗话说:目标高远,志向才能远大。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所在,“有的放矢”: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的经验和认知的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的思想情怀和大胆的实践愿望,同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了解了语言学习的这一过程,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去面对“英语”这一外国语言呢?反思一下自己有多少的跨文化意识,对外国的风俗习惯又有多少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意识下自己又主动地去掌握了多少跨文化知识,甚至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否抓住了一些机会去大胆实践?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历,在教学工作中摸索方向,发现问题如下:
一在教学中过分关注自己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往往以自己的教为线索,无法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
二是教学更关注知识点的达成、技能的掌握,忽略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重视题型、轻描过程;重视操控、轻视变化;注重预设、却忽略了生成。
三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往往倾向于被动学习,知识视野狭隘,普遍缺乏主动探究的愿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缺乏自信。
发现了问题,就应该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下面就针对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固有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特注意的几种教学方式的理解与改进,讲一讲笔者个人具有局限性的观点:
一是语音教学--避免地方口音,熟能生巧。
现在的小学生很难发出纯正、地道的英语语音,原因有很多方面:在初学阶段,教师只知道教字母与单词的发音,而忽略了对字母或单词的音标的灌输,所以学生只能大概地学习发音,而不知它们的真正音准在哪里;其次是教师只凭自己的语音技能去传授给学生,而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去让学生接受更精彩、准确的语音发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语音是地方语音,而不存在外国语言的优美与婉转的音律;最后也与学生本身从小的生活环境与其家乡语言存在冲突,有些地方的学生很难发准一些特定的音,存在一定的口语局限性。这样的现象使我们教师很难去纠正他们的发音。
二是对话教学--脱离情景,岌岌可危。
本区域教研员说过:“不能因对话而单纯地去教对话,我们应试着把对话放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而且我们教师还要学会再构文本去实现对话教学的真正含义。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出最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鉴于此,现实的语言环境就成为了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
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应试着从实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主要内容,创设生动有趣、接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而新教材的改版正是出于这一观点,把每一个对话教学放到了更加地道、形象的情境之中,使孩子在学习了语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异地的风俗民情,真正意义上学到了所谓的“外国语言”。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情境教学呢?
1.情境教学需贴近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明确突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它的设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围绕教材进行情境教学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教师要学会从中进行挖掘,组织:教材的所有这些安排都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兴趣,等于离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2.借助实物教学,拉近彼此距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只用贫乏无味的语言讲解新知识,学生往往会反感,会记不住新知识的内容,认为内容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也不佳。而如果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既能调节课堂沉重的氛围,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或者我们也可以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刺激学生的大脑,提升其对学习新知识的兴奋度,直接使其感受英语,效果显而易见。
3.运用多媒体手段展开情境教学。
科技越来越发达,随着教学用具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我们教师就可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方便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更生动、活泼,这是一种可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真正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的具有现代性、便捷性的方式。其次,在多媒体建设的情境下,学生可从录像中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
三要教育学生学会取生活之源,用于生活。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式教育。
而现行的英语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体验”。我们教师应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在语言的学习中体现生活的点点滴滴。让英语走进生活,让生活再现英语,让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以上只是个人对小学英语新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的一些经验积累和肤浅的认识。笔者认为天下没有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就能得到的成功,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其中的许许多多奥妙都亟待我们去发现,去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万事皆可成!带着这份恒心,我们教师应学会带领学生去寻找英语的足迹,欣赏一路上那令人为之陶醉的风景。我们应在适当的位置运用适当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告诉孩子们--“放手去做吧!相信自己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1]李 民,《英语教学艺术创造论,兼谈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
[2]周秀玲,《加强英语听说训练,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宁波教育出版社,2003。
[3]张 凯,《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林庆生,《课改后的小学英语教学之我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贺 刚,《现代英语教学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