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静扬扬
[导读] 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会将过多时间放在词语、句子讲解上,学生们的自主阅读时间少之又少。
        静扬扬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小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会将过多时间放在词语、句子讲解上,学生们的自主阅读时间少之又少。同时,英语阅读教学总是缺少趣味性,且不注重向学生直观展示文章内容,令学生渐渐失去了英语阅读兴趣,无法进入英语阅读语境中。为改变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内容与问题,着重讨论思维导图在指导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与问题
        1.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信息和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在毕业前应该达到二级目标的要求。即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阅读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从二级要求中不难看出,借助阅读学习英语并达到一定目标要求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小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技巧,轻松、独立地阅读该年级水平的英语读物。
        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巩固教材中的语言点,增进已学知识点的重现;可以扩大小学生单词量,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英语语言特点和语言文化;可以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技巧,培养学生快速查找信息、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等阅读能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初期教学重点主要为词汇教学,即音标拼读、音节意识、音节获得等方面,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渐将教学重点转移至词汇量的扩大,通过引进高频率词汇、渗透常见词类概念,解决阅读教学的基本词汇量问题。伴随年级增长,教学重点也开始转移到句子教学,尤其强调对英语句子基本结构的认识和应用,即“who+do”/“be+what”,“be+how”,“be+where”,“be+when”.对句子基本结构形成良好认识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含义,读懂英语小故事,同时促进学生词汇学习。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阅读技巧和技能的训练,使其获得浏览查找信息、预测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等方面的能力。
        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
        由于小学生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需要着力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故小学英语课本设置以听、说、玩、演、唱为主,课堂气氛也尽量生动、活泼,有时往往课堂热闹十分,却无法培养学生静下心阅读的习惯和方法,这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十分不利。
        在小学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往往似懂非懂、兴趣不高,面临陌生词汇和陌生句型,不知如何是好。教师在阅读材料选择和教学方法上缺乏认识与创新,使阅读教学局限于单词和句子的翻译,缺乏对学习者本身心理特点的关注。教师只关注语言表层结构教学,如语法、词汇、语言知识等,轻视文章整体意义的解读,造成学生在阅读时,潜意识的逐字逐句默读或心译,篇章整体意义理解能力较差。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环节的运用
1.小学英语阅读分析中的思维导图应用         
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分析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学生的思维逻辑,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记忆等能力大有助益。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将其归类整理于学生自己整理出的思维导图中,不仅便于日后参考、记忆,还能将旧知识贯通融入,形成更深的理解认识。在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信息整理、分类,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段落布局、主题大意、写作意图等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有层次、有逻辑的轮廓支架结构,在强调发散点的基础上,以发散性思维从一个中心出发,再发散,再分支,即组建了小学英语阅读的思维导图。


        在小学英语阅读分析指导中建立思维导图,通过“一个中心点”连接发散出各个分支,以文字、图形、线条等多元化的形式将抽象的思维跃然纸上,将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的各种知识有规律的呈现于具象化分支上,这种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思维扩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分析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把每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相互交流,并让学生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以思维导图体现出来,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理清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联性。在小学英语PEP六年级上册“What does  he do?”这一单元课文教学中,可利用思维导图将文中的三个要素“What、 Where、 How”作为中心,并设计关键词分支,理解主要人物的职业、工作地点、上班方式等。
        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Read and write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教学中,首先选取课文的“一个中心点”——人物介绍,再选取课文中的三个人物自我介绍方向,分别是爱好、日常活动和职业理想,以此为思路建立思维导图,并通过关键性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进行课文梳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分析。所设置的关键性问题为:what is his/her hobby?What does he/she often do?what do they want to be?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借助思维导图学生们很快能够掌握课文内容,思维导图中所呈现的重点内容——三个关键点,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内内化吸收。但我们所提出的3个问题,一些学生能够简短的作答,但却不能应用课文中对话的句式进行口语表述,于是我们对思维导图进行了优化,省略了句法结构,只找出关键词并回答,更便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口语练习。
        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不是语法或句式结构,而是词汇。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不够严谨,对死记硬背单词存在排斥。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词汇量,利用思维导图可有效提升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对词汇记忆的轮廓结构。如在“vegetable”记忆中,可以对蔬菜进行思维导图绘制,通过思维导图实现对蔬菜相关单词和其他食材的记忆和复习,长此以往,学生可以形成对蔬菜关联词的记忆框架,看到阅读内容中的某个单词,可以直接联系到思维导图框架,更容易记忆相关内容。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任务型阅读的比重较大,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和对文章大意、全篇内容的概括能力。小学英语阅读的关键在于“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得出答案”,理解整篇文章的分层和整体概括就是思维导图的作用所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找到文章的关键词,以关键词为中心,进一步理解文章大意,依靠关键词的关联性进行阅读学习,进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在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Last weekend”课文教学中,可提取“weekend”为中心词,层层递进实现导图教学。
三、结束语
        总之,阅读是一种主动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目的的差异进行调节控制。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复习单词、句型、语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以思维导图为载体,设计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思维图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英语阅读方法主动进行课内外阅读。
参考文献
        [1]白薇.例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4):51-54.        [2]韩月华.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年级英语复习课效率的研究[J].才智,2017(07):63-64.
        [3]刘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7(10):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