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黄小星 尤春芝
[导读]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应运而生,但教师却很少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黄小星   尤春芝
        贵州财经大学  550025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应运而生,但教师却很少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基于此,本文先对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再从教师、学校、学生三个方面对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给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现状;影响因素

引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育,学校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纷纷进行改革,将信息化设备引进校园。然而,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教师只能重新选择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使得信息化教学方式难以有效地实施。
一、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存在排斥心理,很少在英语课堂上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仍然以板书教学为主。即使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也是以PPT教学为主。实际上,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水平普遍偏低。第二,部分教师在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后,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使得大多数教师摒弃了信息化教学方式,仍然选择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第三,英语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只有在播放英语听力的时候才会使用信息化设备,导致信息化设备很难得到有效地应用。第四,英语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的经验,不能够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信息化设备相结合,导致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使得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严重下降。由此可见,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并没有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反而将信息化教学方式看做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种阻碍,导致信息化教学无法得到更大的发展[1]。
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教师因素
        1.信息化教学理解片面
        对于多数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就是使用信息化设备给学生上课,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一旦教师这么理解,就很难发挥出信息化设备教学的优势,造成学生的听课效果不明显,进而对学生的英语成绩造成影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局面,首先,教师需要积极地改变这种认知,学习如何使用信息化设备给学生上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化教学。其次,教师需要对信息化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切身去体验信息化设备的教学效果,带有目的性地使用信息化设备,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授课。例如:教师可以在网上收集与英语课程相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英语会话的理解,辅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最后,教师需要将课程目标与信息化资源相结合,全面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2.不具备信息化教学背景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后,很少会接触信息化设备,同时也很少有时间研究如何应用信息化进行教学。而且,真正接触过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往往只占少数,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并不具备信息化的教学背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去学习信息化教学方式,并且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英语公开课的形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教师逐渐熟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又能够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避免只是简单地使用信息化设备,否则是无法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作用的,进而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效果[2]。
        3.对信息化教学排斥
        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很难适应,甚至会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其不愿意去学习信息化教学,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方式存在不信任感,不认为信息化教学方式强于传统教学方式。

为了让教师能够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需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让存在排斥心理的教师能够真正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置实验班,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试验,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对比来验证哪种教学方式更好。试验表明,两种教学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当存在排斥心理的教师见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后,这种排斥心理就不会那么强烈了,也就能够接受信息化教学方式。
(二)学校因素
        1.学校信息化资源不足
        信息化资源不足同样会对信息化教学能力造成影响。例如:一些学校虽然信息化硬件设备的资源非常丰富,但却忽略了软件资源的重要性,进而对信息化教学过程造成影响。因此,学校对软、硬件资源都要引起重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一方面,学校需要注重信息化设备的引进,保障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齐全。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安装配套的软件设备,建立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库,让教师能够通过软件层面来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将英语教学资源存储在学校的资源库中,上课时只需进行资源调用即可,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教师寻找教学资源节省出大量的时间。
        2.政策引导存在偏差
        政策引导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职称评定方面。目前,信息化教学方面还没有相应的职称,因此,信息化教学这一项还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造成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薄弱,进而抑制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设置相应的职称,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的积极性,让教师能够主动采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对信息化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对职称评定标准进行完善,使其能够符合信息化教学的评定过程,从而促进信息化教学更好地发展[3]。
        3.缺乏针对性地培训
        学校对教师缺乏针对性地培训,不能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不够系统化,导致教师无法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良好地教学。为此,学校需要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具体的培训形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内培训。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信息化教学专家对校内的教师进行讲座,以此来提高教师在信息化方面的教学水平,全面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保障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训。例如: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外校进行学习,学习外校在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此作为基础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增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经验。
(三)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能否接受信息化教学方式。对于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来说,面对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第二,学生不知道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课程怎么听,往往只是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很新鲜而忽略了学习知识才是课堂的重点。第三,学生不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氛围,进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好处,让学生能够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进而逐渐地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其次,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如何在信息化教学中听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最后,教师需要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保障信息化教学方式能够顺利地在开展,学校需要采取有效地对策,既要对信息化设备进行优化,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逐渐适应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从而充分地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晨.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东西南北,2019(04):183.
[2]姚敏.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发展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94-97.
[3]周慧.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戏剧之家,2019(01):202.
项目基金:贵州省教育厅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与研究 编号:2017zc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