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小学 832000
摘要: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是在父母的一次次否定,老师的一次次批评,同学们一次次的嘲笑中自我否定,丧失信心,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终破罐子破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等,从此不再努力,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关键词: 自设樊篱 放弃努力 陷入绝望 干预策略
新一轮接班,我是从三年级开始接的。第一次上课,班里的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脸上的表情有期待,也有紧张,可以看出,他们对新班主任还是很好奇,很看重的,我心里非常满意。我扫视全班一眼,发现最后一排的一个高个子男孩有点与众不同,只见他身子坐得有些歪斜,一副满不在乎的神情,凭借以往的经验,我格外留心起这个叫小杰的孩子。
果然不出所料,小杰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刚开始两节课还好,随着对我的熟悉,他上课越来越随意,不好好听课不说,还随意地接话、插话,其他任课老师也反映他上课捣乱的现象。再看看他的家庭作业,字迹混乱,错误百出,几次听写没有一次及格,我心里暗暗着急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可以肯定,小杰在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那是什么导致他现在这种状况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约见了小杰的母亲。小杰的母亲是个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从一进门开始,就不停地抱怨,数落着小杰的种种不是,仿佛小杰不是她的宝贝独生子,而是一个仇人。从小杰母亲的口中,我还得知小杰的父亲平时很少管孩子,管孩子的方式基本靠打。从了解到的情况和小杰母亲的表现,我似乎找到了原因——小杰是在长期的习得性无助中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心理学家随后也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即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久病缠身的患者,无依无靠的老人身上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特征: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就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小杰就是在父母的一次次否定,老师的一次次批评,同学们一次次的嘲笑中自我否定,丧失信心,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终破罐子破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而事实上,此时此刻的小杰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樊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等,从此不再努力。
找到了小杰身上的症结,下一步就是对症下药。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帮助小杰一步步走出自我设限的樊篱。
一、帮助他认清自己的问题
小杰对老师的批评和说教已经麻木,但还有一点自尊,有改变的愿望,只是觉得自己无力改变,所以陷入迷茫。我告诉他,其实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努力,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开始,小杰总是半信半疑,我就用自己平时的观察让他相信老师不是在善意地欺骗他。我告诉他,有一次班里提加餐的同学生病没来,全班没有一个同学意识到,只有小杰下了课悄悄地把加餐提回了班里,让同学们按时吃到了加餐。小杰没想到我对他平时的所作所为这么了解,逐渐开始信任我。
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我指出他身上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这一次他没有敌视,也没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而是惭愧地低下了头,答应要开始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二、训练自我管理,培养好习惯
我开始提出对小杰上课的要求:用心听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提出了哪些要求;尽量克制住自己想玩想说话的冲动;不要去观察窗外和影响周围的同学,并让同桌的同学帮助和提醒他。接着,我又和他制定回家后的“程序”:放下书包,可以喝水和吃点东西,时间不超过10分钟,然后马上回到书桌前,面对墙壁,桌上不放任何杂物,做完一门作业可以休息10分钟,接着再做另一门,不会的内容立即给老师打电话。
刚开始,小杰做起来的确非常困难,但只要有一点改变,我就及时给予鼓励;犯了错误,我就让他把我提出的要求口述一遍。这样一遍遍强化的结果,小杰觉得老师提出的要求并不难做到,做起来也就觉得轻松多了。
三、用积极的暗示替代消极的暗示。
1、权威的暗示。我和数学老师及时沟通,请她关注小杰的变化,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肯定鼓励,同时,我也经常在其他任课老师面前有意地提起小杰的进步,从而给小杰营造了一个积极的周边环境。
2、家长的暗示。我经常和小杰的父母沟通,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给小杰带来的伤害,让他们努力给小杰营造积极、正面的家庭氛围和环境。
3、同伴的暗示。由于小杰开始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同学们也从心里开始接纳小杰,课间邀请他玩的同学渐渐多了。小学生最看重同龄人的态度,小杰比以前自信开朗多了。
4、特长的暗示。小杰在校外学了一年快板,有打快板的特长,从小杰父母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鼓励他找机会给大家展示一下,在元旦联欢会上,小杰终于给大家展示了特长,我专门给他照了照片,放在班级微信群,让他找到更多的自信。
四、强化自信和学习的乐趣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杰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能坚持听课,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还能主动举手回答,听写的成绩明显提高,有时还达到了八十多分,家庭作业无论从格式、书写到准确率都有了很大提高,虽然和好学生比,小杰还有差距,但和他自己比的确是突飞猛进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小杰性格开朗了,心胸开阔了,对待老师同学的态度也变得友善了,他开始从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乐趣。
五、遇到反复立刻矫正
小杰毕竟是个孩子,在改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再加上父母给他创造的环境还存在,有时反复的时间还很长。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小杰还是个三年级的学生,要有耐心,和他的生命长度比,这一点时间算得了什么呢?每当小杰出现反复时,我先是提醒,同时和家长联系,了解清楚原因后再和小杰谈心,解开心结,尽快使他回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中。
现在的小杰和其他孩子已没有明显差别,期末考试成绩也总是在班级平均分上下,我相信,到六年级,小杰一定会以合格的成绩和健康的心态走出校门的。
在小杰的教育过程中,我感到改变一个孩子,首先要找到症结,再根据症结对症下药,对于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不要说一贯如此,更不要轻言放弃。孩子是等待塑造的泥胎,是等待琢磨的璞玉,一切都有可能,关键是看接触他的老师是不是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
通过小杰,我也感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习得性无助,长期的付出得不到积极的反馈,也易疲惫不堪,老师们也需要心理关注,一个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把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孩子们心中。我们确实到了要学学心理学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