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  朱淑梅
[导读] 对于三年级,写作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概述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能力。
        朱淑梅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中心小学
        摘要:对于三年级,写作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概述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能力。在写作过程能准确的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生动的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在写作前就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所以需要老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兴趣 积累 运用 指导 写作
        
        对于刚升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二年级的看图说话,用一两句表达出所看到的图画开始转变为写整篇纯文字的作文,这是一个质的跳跃。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及“有话说不出”,从而对写作失去兴趣,有的更是甚至害怕、讨厌作文课。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三年级开始接触写作的孩子,怎样提高三年级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谈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培养兴趣
        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这是一个比较考验教师的问题。笔者认为作文离开不开书本的同时也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尤其是在现实生活生中,只要用心便很容易的发现写作的乐趣,处处是作文,处处是乐趣。如三年级教材里第一单元的写作《猜猜他是谁》这是一道以写人为主题的作文。一开始学生们都很沉默,身边熟悉的人很多,但却又说不出写不出,一个二个都哀声叹气,愁眉苦脸。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我便以“猜一猜”的游戏形式拿班里其中一个孩子的外貌为例子,让他们来猜猜老师描述的这个人是班里的哪一位。如他长得不高不矮,不肥不瘦,偏僻在他圆得像一个苹果似的脸上有一颗美人痣。”又如“她长着一张瓜子脸,白皙的皮肤像牛奶一样,笑起来嘴角边还一个迷人的酒窝,总是喜欢扎着两条小辫子,夹着蝴蝶结,走起路来极像两只真的蝴蝶停在她头上呢”等……孩子们一听到我这生动外貌描述,情绪一下高涨起来,纷纷寻找跟老师描述相像的同学,此时教师可以趁机鼓励孩子们模仿老师,自己来出一道谜,让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借着这股趣味,进行指导要通过仔细观察把描述的主人公的外貌特征说出来,如挺直的鼻梁、水汪汪的眼等,让大家一听便知道是哪位同学。把作文的趣处先放出来,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进行习作。
        二、积累好词佳句
        有句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丰富的词汇可以说是为写作的江山打下坚实的基础。好词佳句的匮乏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般苦。如何才能大量的积累到丰富的词句又能生动灵活的用到写作之处了呢?众所周知,语文的好词佳句犹如茫茫大海。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确实是能力与精力都有限,为此笔者认为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词句积累,在教材里的每个单元进行解读,如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描绘的是秋天的美丽景象。在这个单元布置学生的任务便是收集与景物有关的词句,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如:色彩--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绚丽多彩……季节--春色满园、秋高气爽、骄阳似火、寒冬腊月……风景--湖光山色、水天一色、依山临水等。每个单元都有目的进行摘抄和诵读,并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换查缺补漏,还要把一些优美的句子放在班里进行朗读,学生们抄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在读的时候就更容易引起同学之间的共鸣。这样长期坚持并有步骤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有助于他们的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熟悉常用的几种修辞手法并灵活运用
        三年级写作在字数上一般定于300以上,字数达到要求即可。

要在这短短的篇章里,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就不能少了精辟的句子。要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就要恰当的运用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问。三年级学生对于这些修辞手法并不陌生,但是在使用时却显得非常生涩。写一篇作文就如建造一座大厦,必须得从一砖一瓦筑起,作文亦是如此。要提高作文的质量,必须重视平时的小练笔,而这个小练笔便是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如《秋天的雨》一课中就有一个小练笔仿写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秋天的色彩美,把叶子比喻成小扇子形象而具体,而“扇哪扇哪”让银杏树做出人的动作巧妙生动的写出在不知不觉下秋天已经来了。让学生在学习这个句子的同时也感觉到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是如此享受,让他们跃跃欲试的心马上动笔模仿着写起来。在每一个单元习作前都进行一两次这类小练笔,这也是一个为写作大厦奠定基石的过程。
        四、培养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课内学习到的各种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让这阶段的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石,应该有选择性的进行课外阅读,收集一些优秀范文如写景、写人、记事这三类是三年级比较常接触和撰写的题型。教师可以建议孩子从这些方面有针对性的去搜集和吸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时,腾出时间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心得、想法或疑难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样的道理。学生只有不断的从课内外吸取写作的“养分”在下笔时才能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五、加强作文指导与批改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为没有写作的经验,同时,这阶段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会用抽象、美好、感性的词语来进行描述,从而导致作文写得短,枯燥无味,写不具体。再有,识字量有限,阅读积累的篇目少,使文章不够流畅。针对这种情况,一开始的时候不能太高要求,操之过急,得按部就班的进行指导。第一步先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常用的文章结构:总-分-总,如三年级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便是篇很典型写景的总分总结构。在这个单元的主题作文《这儿真美》便可让学生仿写一篇家乡的美景。第二是指导学生在写作的内容里要有顺序,有条理,比较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游览顺序)、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这三类为主。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下,内容再按地点转换顺序分别描写西沙群岛各个不同地点的美景。第三是尽可能的把自己所学到、所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叙述的篇章里。如写景以家乡的塔山公园为题:《美丽的塔山公园》这处景点学生们比较熟悉。让学生们写自己熟悉人或景按照常用的文章结构和有条理的顺序进行起稿,再把平时小练笔里训练到的各种修辞手法生动灵活的运用到所要描述的人或事、景里。当学生们对作文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更深一步的进行写作指导如:指导审题、立意、选材、更甚至引导学生遣词造句等。
        接着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到作文批改、讲评行列来,学生自己批改、讲评作文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如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评改、同桌互评互改、个人自改自评等。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作文中的缺点,学习他人作文中的优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改好作文后,再抄进作文本。作文交上来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几点做法,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依然会继续努力探究,正确引导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冬梅.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浅谈三年级作文入门教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 8(2012):14-14.
        【2】潘燕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