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张强
[导读] 为进一步提高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一体化课程的内涵与原则。
        张强
        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  400037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一体化课程的内涵与原则;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三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引言
        从目前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有待完善、缺少有效的实训场地,以及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等。中职学校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好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一、一体化课程的内涵与原则
        (一)一体化课程的内涵
        从一体化课程的安排来看,主要是在我国的国家职业标准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所制定的目标。那么从一体化课程的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既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结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的结合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学生也需要在一体化课程的安排中,进一步加速理论到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就业难一直是困扰学校和学生的一大问题。中职学生面临就业问题,仅仅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仍是不够的,仍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能力。但是从多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往往很难保证自身的岗位需求,使其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对此,通过一体化课程的改革,也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一体化课程的原则
        从机械专业一体化课程的原则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科学性原则。在一体化课程的设置中,应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方向,并紧紧把握职业的发展规律,打造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专业性人才;(2)梯次性原则。从我国职业标准等级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然形成了包括中级工、高级工以及预备技师在内的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课程成绩,在学生的提升中指明了方向;(3)可操作性原则。通常情况下认为,不同的中职学校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也会呈现出社会环境、经济水平以及人才需求量上的差异。因此,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还需要对焦具体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4)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一体化改革中,所包含的专业术语、符号以及体例等相关内容要切实符合国家所制定的标准,以及技术规范。
        二、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从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来看,更多是以技术性的人才为止,具有十分明显的针对性。但是就机械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且内容往往十分复杂,如果教师仅仅是关注理论上的教学,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从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大都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在实践操作上表现出欠佳的状况。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更需要中职院校加速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完善,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要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懂得如何去做。同时,针对这一要求,机械专业的理论教师也要同操作指导教师做好联系,制定出更为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并将理论知识的教材同步与技术操作的指导教材相结合,以及将课堂转移到操作室中。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理论学习,一边开展实践。由此可见,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中,一体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首要任务认识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

中职院校要始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原有教学的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地方,进一步明确学生的需求,确保教学展开的对焦性。同时,从中职学生的特点来看,也需要始终明确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契合的原则,要能够认识到人才培养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加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流程。同时,从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来看,主要是突出了传授、学习以及实践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而这三个方面本身又是相辅相成的,能够构建出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在一体化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需要教师多去关注学生的差异,要能够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适当地调整,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优化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挥在那,在机械制造行业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如今正在不断推出工作舞台。基于此,在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下,也对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产生了些许影响。中职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也要时刻秉承着与时俱进的原则,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打造出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间以及教学的方法等。过程中,尤其是要明确教学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将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由于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优化的,也能够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在针对问题的解决中,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夯实基础。
        (二)建设机械一体化实训场地
        除了课程设置的优化,中职学校也要进一步完善实训场地的建设,要给予学生能够进行实践学习的硬件基础。过程中,一方面是中职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所需要的设施进行不断的完善,保障学生充分的实践学习。另一方面则是需要中职院校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打造校企合作模式。期间,可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者模拟企业岗位,融入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使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更好地验证。同时,在学生进入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后,也能够对自身的就业发展形成一个更为准确的认识,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规划。
        (三)打造一体化教学队伍
        作为教学工作的两大主体之一,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也直接决定了教学工作展开的质量。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仍是有待提高的。中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毕业于师范院校,或者是很早便退出一线工作了。那么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教师本身虽然能够保证专业的教学能力,但对专业的了解却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对此,基于前文中谈到的校企合作模式,中职院校也要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学,聘请企业的人员到校授课,或是开展讲座,向学生普及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树立起正确的行业认知。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不断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针对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职院校也要利用好网络上的素材,基于学生更多学习的渠道。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设机械一体化实训场地以及打造一体化教学队伍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韦胜东. 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3, 000(006):270-271.
        [2] 苏志平. 中职机械专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 职业教育研究, 2012, 000(008):49-50.
        [3] 张新强. 机械类专业电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 000(010):191-191.
        [4] 王钊. 机械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探究[J]. 内燃机与配件, 2018, 000(021):P.223-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