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尹俞钠
[导读]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习舞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改变传统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烦闷感。
        尹俞钠
        西安高新国际学校  陕西 西安  710100
        摘要: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学习舞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改变传统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烦闷感。加强对舞蹈教育的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认知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总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舞蹈教学;问题;应对方法
        1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变学生的不良姿态。舞蹈和体育运动类似,但又不尽相同,舞蹈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有些肢体运动需要较高的水平才能完成。对于舞蹈而言,本身就需要消耗体力,所以通过舞蹈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心肺功能。其次小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展的阶段,骨骼很容易造成变形。尤其是有些小学生长期习惯,比如不良坐姿以及走姿,造成驼背的症状,这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成长。通过学习舞蹈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姿态,因舞蹈中大量的动作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协调身体部位,形成良好的体态、举止。例如基本的压腿、劈叉、下腰等,都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平衡性。第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舞蹈教育在教程、动作、音乐上一般会采用节奏快,表现力丰富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够提高小学生们学习舞蹈的注意力和兴趣,帮助学生们爱上舞蹈。学生们会跟随着音乐去摸索舞蹈的动作,甚至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去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身体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性的发展。学生们也能够从音乐和舞蹈中感受到一种美感,从而进一步加强对自身身体的控制能力。比如舞蹈动作中存在模仿小动物的形体的动作,学生就可以根据观察找到动物的特点,在大脑中想象并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2当前小学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小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定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艺术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则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阐释和分析。第一,舞蹈教学体系在设计上存在了不完善的问题。一些小学校在创建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舞蹈教学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舞蹈就成为了公共选修的课程,学生并不能在小学舞蹈之中学习到基础的知识。这样,学校在内部不重视小学舞蹈教学,加上学校的投入资源存在限制,最终小学舞蹈教学则难以高效地运行和发展。第二,教师在开展小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比较单一和陈旧的。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并不能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总之,为了让小学舞蹈教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教师就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在今后开展舞蹈教学中实行有力教学举措。
        3小学舞蹈教学问题的应对方法研究
        3.1提高舞蹈美育地位,开发舞蹈教材
        国家教育部早在1950年就制定了《中小学音乐暂行标准(草案)》,将音乐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去。后来又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和《美术课程标准》,指导义务教育阶段美育工作的开展。《标准》不仅对义务教育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还对教材编写的原则以及呈现方式进行了规定,大大方便了统一课程标准下的音乐、美术教材的编写工作。从当前国家开展美育工作情况来看,音乐、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远在舞蹈之上,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舞蹈课程还处在提倡阶段,并未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开设舞蹈课程。因此,普及舞蹈美育还需要国家提高舞蹈课程地位,将舞蹈课程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来,自上而下推动舞蹈美育的实施。如此,国家层面的舞蹈教材才有标准可依。同时,要鼓励学校自身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将当地民间舞蹈艺术内容纳入教材之中,增加舞蹈教材的传统文化魅力。


        3.2构建良好的舞蹈课堂氛围
        舞蹈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输”式教学方法,要清楚,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转变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陈旧教学方式,要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理念。舞蹈教师要采用丰富教学手段进而丰富营造良好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爱舞蹈、调动舞蹈兴趣。创设有趣课堂的教学手段有很多种,例如,把游戏加入到舞蹈教学中,在游戏中传授舞蹈知识。舞蹈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基本功练习时,运用横劈叉、竖劈叉、翻跟头、下腰等动作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动作接力赛,每个学生做一个舞蹈动作,进行接力计时比赛,要注意的是,舞蹈教师要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同时也要避免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出现安全问题。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既检验了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又提高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氛围。
        3.3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
        (1)准确示范,形象生动。在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要求教师讲解要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示范要动作准确、规范,一般是采用镜面示范的方法;新授课,教师应先给学生做完整的示范,给学生以完整的舞蹈印象。比如模仿兔子、孔雀等动物形象的动作,要求教师准确地抓住动物的外形特征设计动作,再配以符合其活动特征的动律,如跳踢步、蹦跳步等步伐,使小学生较快掌握动作要领。(2)分步教学,循序渐进。教师要根据舞蹈课的任务,教学内容以及课的生理负荷等,通盘考虑,选择舞蹈教材的内容。在教授新的舞蹈教材时,应有目的地复习已学内容,便于学生巩固、提高。同时,要把舞蹈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为普及学校舞蹈活动打基础。教师可根据音乐和舞蹈动作的要求进行分段教学,舞蹈动作复杂的,应先教会学生基本动作。在进行基本动作的教学时,对协调性较强,又较复杂的动作,可先分别教会学生步伐、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待各部分动作熟练后,再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3.4完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舞蹈教师是舞蹈课堂的组织者,是传播舞蹈艺术的主要载体。针对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的舞蹈美育教师问题,要从完善舞蹈教师队伍,提升舞蹈教师素质两面着手解决。首先,要充实校内舞蹈教师队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为舞蹈教师预留编制,通过招聘等形式增加舞蹈教师人数。同时,各校内部要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发挥人才优势。目前,音乐、美术两科艺术课程已经普及,学校可以在本校艺术老师中寻找有舞蹈特长的兼任舞蹈教师,解决舞蹈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其次,充分利用社会舞蹈教学资源。有的学校没有编制岗位,没有教师名额,也就没有专门的舞蹈老师。学校可以从当地的舞蹈教育机构、艺术机构、民族艺术团体聘用舞蹈老师开展校园舞蹈美育。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除了招聘专业老师外,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舞蹈老师培训机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构建舞蹈老师培训平台,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理论培训等短期培训班对农村舞蹈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每学年最少一期,提高舞蹈老师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二是探索建立舞蹈老师交流交换教学机制,形成可上可下的教学风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舞蹈老师进行交叉教学,营造一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提高舞蹈老师素质。
        4结束语
        在小学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中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更新,让学生在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下,形成了生动和形象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舞蹈技能得到全面提升。教师在实行有力的教学举措下,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准备。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的背景下,让小学舞蹈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保证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燕妮.浅论德育教育与小学舞蹈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J].中国文艺家,2019(12):224.
        [2]黄娟.小学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析[J].北极光,2019(11):35-36.
        [3]韩力.口传心授与新媒体相结合的现代小学舞蹈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