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林
云南省楚雄市前进中学
摘要: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也促使信息技术素养越发受到社会大众关注,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以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无法开展深入、有效性自主思考活动,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如果可以创新融入STEM理念,那么可以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强化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学习效率。因此,如何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高效地融入STEM理念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STEM理念;实施
一、 STEM理念的含义与特征
STEM理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了强化美国本国人才竞争战略所提出的一项重要教育战略。经过长期的发展,STEM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要教育理念。所谓的STEM理念,主要是Math、Technology、Engineering和Science 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除了这4个主要学科之外,STEM理念还涵盖了农业、医学、教育以及工业和环境等领域的内容。实际上,STEM理念是一种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有机整合多种学科知识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尤其是要培养他们灵活应用数学、工程、技术及科学等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力求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STEM理念的特征而言,其主要表现如下:其一,以跨学科为核心,即STEM理念中有效地融合了工程、数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其二,以项目或问题为根本途径,即STEM理念开展教育的途径是建立在项目或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其三,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或支撑,即学生在运用数学、技术等学科知识期间需要保证学生可以具备信息技术意识与素养,保证可以提高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问题求解能力的素养;其四,以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即STEM理念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指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任务;其五,以真实情境为基本内容,即STEM理念应用下学生需求完成的项目或求解的问题必须要以真实世界中的材料或问题为基准,避免脱离现实生活而引导学生思考,否则会对STEM理念的应用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二、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STEM理念的融入意义
在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单一化问题比较显著,相应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侧重知识的灌输,无法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习地位,同时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也常常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性、自主性思考活动,以至于直接影响了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效果。而如果可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地融入STEM理念,那么可以针对性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或现实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调用多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等来求解这些问题,或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顺利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或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兴趣与欲望,促使他们可以开展高效性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在强化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主体学习地位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效果,助力他们良好信息技术素养形成。
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STEM理念的融入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提高他们本身独立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也是关乎STEM理念能否顺利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初中生本身对STEM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及形式等不感兴趣,那么无论教师如何组织整堂课的教学过程,都注定本堂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或者说,在将STEM理念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时,为了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思考活动,提高他们本身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效果,必须要立足于激发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视角,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高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和独立性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可以在高效分析信息技术问题及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保证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学习效果。而情境创设法则是构建良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路径,尤其是如果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那么所创设的良好教学情境更适宜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兴趣。
(二)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基于STEM理念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可知,其侧重突出学生主体学习作用发挥,指导他们亲自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高效开展学习活动。与此同时,STEM理念多侧重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项目任务,所以在将STEM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期间,要注意灵活地运用项目或问题驱动或导向的教学策略,即要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内容,针对性为学生设计一些启发性、探索性等类型的学习任务或问题。但是考虑到初中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独立探究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所以在借助问题驱动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尽量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项目或者共同解决相应的学习问题,以这种问题驱动教学方式配合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引导初中生开展高效性探索学习活动,对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发展与合作学习意识形成都有积极的意义。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堂完整的信息技术课堂需要包括课堂知识导入、课中授课与互动学习、课堂评价及反思等环节,但是实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能会更多放在课中授课环节,却忽视了课前知识导入以及课堂教学互动与教学评价等环节,致使整堂信息技术课因为不完整而效率不高。同理,为了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将STEM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期间,也必须要高度重视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改进与优化,力求可以持续完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性自主学习活动,帮助他们高效理解与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总之,STEM理念是新课程下生本理念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的一个有效教学理念,对指导学生开展有效性学习,构建精品信息技术课堂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STEM理念期间,可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注重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及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强化课前知识导入、课中互动及教学评价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佳高.融合STEM教育理念创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教育界,2019,42(11):173-174.
[2]?陈霞.信息技术照亮STEM教育之旅[J].教育,2019,35(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