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小组教学的成效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兰芳
[导读]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革新,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这都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永恒的课题。
        兰芳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山东 滨州 256600)
        社会在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革新,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高效?这都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永恒的课题。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一步得到转变, 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课堂中的小组教学成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战场,如何使小组学习更加高效,我对小组学习中的学、帮、展三环节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如何做好“学”环节
        1、做好“学”的问题预设
        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独立自主阅读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如何去学?学什么?学的过程应掌握什么?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学知差一些的学生,如果直接让他们去阅读教材获取新知,他们真的很茫然,无所适从,不知所措。针对此在“学”之前一定要做好问题预设,教师通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学情,把一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点以填空、问答、选择等问题形式设计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去阅读文本,去思考,让学生学有所依,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出疑难问题,形成问题组。
        2、做好课前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在“学”环节中,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的效果,我们要多种形式并存:对学、侧学、群学等,而这些形式的效果如何保证?如何提高?小组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包括如何组织本组内的学习形式、组内纪律的控制、组内讨论结果的整理等,更重要的是对重、难点问题的提前处理和培训,尽可能让小组长提前掌握,以便在课堂上发挥好以点带面的“小老师”作用,进一步来提升“学”的质量。
3、时间的利用要合理恰当。
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内容的多少与难易,一般要控制在10分钟左右,组内的对学、侧学、群学等交流方式所需时间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处理,要给学生充分自学的机会,时间不宜太短,短了问题会交流不透,形不成具体的解决办法;时间太长,又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度,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好灵活安排和调配。
         4、“学”环节中教师的巡视、个别指导必不可少。
        “学”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难以解决,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以便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后续的组内合作交流。而“学”过程教师的巡视更是必不可少,既可以观察到“学”的进程,又可以起到维持课堂纪律的效果,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对头等情况,以便及时加以纠正。
        5、适当的奖励,吹动“学”环节远航。
        课改已开始,我便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把学生在“学”环节中的一些积极表现如:及时完成自学任务、积极思考突破难点、对学等方式积极参与、在自学过程中提出新问题等,都予以及时记录,赋予一定分值,按积分高低,选择班会时间予以适当奖励(发奖状、笔、笔记本等),此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 ”的积极性。
        二、如何在小组学习中更好体现“帮”的作用。
        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出“帮”的基点。
        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学生根据导学案、预学稿、预设的问题等自学提纲,进行认真自学,尽可能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尽可能弄明白、搞懂;把一些自己学不会、看不懂的知识点做好标记,进行二次思考、二次学习,若再不懂,则要思量一下如何去问别人?怎样和别人探讨?一定要找准“帮”的基点。


        2、选好“帮“的方式。
        帮!不是盲目的帮、乱帮;帮!要讲究方式和秩序。我们在课堂学习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学习小组间出现的不同问题选择对桌帮扶、邻桌小议、群体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这时,老师一定要做好巡视,目的有二--------一是维持好课堂的学习纪律,二是对组内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适当指导、解题方法渗透、开拓学生的思维,做好“学习方舟”的引航!
        3、拿准“帮”的重心。
        在我们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帮”有时会走向一个误区-----我们倡导的“帮”往往只注重帮会这一个题怎样来做或是答案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解题方法的渗透与解题技巧的总结,只授“鱼”而不授“渔”,当然要做到授之于“渔”,这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做足功夫,特别是做好小组长的课前培训工作,为学生间的“帮”打好奠基。
        4、实现“帮”的效果。
        课堂小组教学中的“帮”我们不仅仅要注重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看看“帮”的结果,因为我们教学和课堂学习最终要当堂达标、力求课堂高效。只有在“帮”这一环节真正发挥了作用,有了一定的成效,才能在“展”环节有“题”可展,在“评”环节有“事”可评,进而为我们的课堂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三、小组学习的“展、评”环节上一定要做细、做足、做准!
        1、展什么?
        展!不是面面俱到的展,而是要有所侧重的展,学生能自己学会、弄明白的不要展。在“学、帮”环节中学生一定会学会一些知识,也一定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些正是我们所要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教师要在“学、帮”环节的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寻找聚焦点,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中找准重难点……我们也要把这些作为展的重要内容。
        2、如何展?
        展,要到聚焦处;展,要声音洪亮;展,要脱稿;展,要不看师长;展,要面向全体;展,要面带微笑;展,要和同学间有一定眼神的交流等,这些外在的、形式的交流,在课改初期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要求,甚至是硬性规定,这里我不再多说,我要谈的是如何来展示所要展的内容和实质。学生展时,不能仅仅展示答案,更应重点展示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路、想法、假设,甚至是思考时遇到的困难,以及所犯的错误……。展!说白了就是暴晒,暴晒正确的,更要暴晒错误的,其目的是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达到知错能改、见贤思齐的课堂实效。另外,展,不一定完全拘泥于“白板”,可根据所展内容或口答或纸上练习后投影或登台讲解也可组间小范围的展等,多种方式并存,灵活应用,以实现课堂更高效为最终目的。
        3、评到位!
        目前,我们课堂上的“评”貌似走向了一个误区------太注重学生、小组间分数、等级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可或缺,但若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将无法将“展”进行到底!我觉得“评”环节更应侧重对所“展”内容的评点:可以是优点的认同、方法方式赞许、不同思维的拓展、各抒己见的百家争鸣等等,最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处!
        4、重追问!
        学生的“展”与“评”因受当前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可能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知识层面或思维的较近空间,有时甚至是思想火花无法蹦现,问题解决不了。而这时教师的适当追问、引领,则会起到启迪的作用,捅破这层薄的“窗户纸”,让学生的思考继续下去,展的更加精彩,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任务能更高效、更顺利的完成,最终实现“双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