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拉提 松哈提
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生物科学专业在课题的研究上主要面向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学以及生物生理学等。从生物生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上看,其主要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同时研究植物的生命现象与自然环境中的交互关系。从当前课程教学工作的发展情况上看,该门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对此,为改善当前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需要在教学内容、方法应用与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现阶段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学习能力与动手实验能力。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实验;优化
一、引言
植物生理学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属于一门基础性课程教学项目,在性质上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对于学生方面的教学工作也主要以学生实践教学为主。在当前实验课程教学工作中,需要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确保学生能够在高水平的实验课程教学中获得动手实践能力,在创新思维等方面有较好提升。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作为面向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项目,在现阶段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其他方面的理论体系进行指导与巩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创新等,最终实现较好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1]对于大部分基础性实验课程的教学而言,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课程的设计进行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验思维与探索精神等,引导其通过自身的实践认识实验原理。根据上述的实验教学发展目标与要求,对于当前的实验教学大纲需要在实施内容上重新修订,确保实验教学的内容能够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与创新性,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对其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结合原有教学模式的优点并通过内容优化的形式,使其能够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实现较好提升。设计实验的项目内容与具体实施流程,可通过教师先行进行任务布置,学生再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对自身设计的实验项目进行不断优化。
比如,在Proline的实验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其含量测定方面的相关方法与手段进行一定调整,如对胁迫处理的水平程度、方法等进行不同的要求。其次,引导学生组成实验小组进行实践与验证,最后再根据实验反馈的数据进行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与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进行了实验项目的选题工作与引导工作,关于实验设计的主要流程与方法应用,主要通过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的方式进行设计。该项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对实验项目的整个流程进行设计,但通过该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式的转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理论内容理解能力等。
三、对教学方法实施改进
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可从基础设施、教学模式与学生教育方法等方面实施改进。[2]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可在学科理论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课件资料的学习上,结合教师进行的实验示范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构建互联网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教材实验案例的学习上,通过互联网渠道了解国外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发展情况与技术特点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较为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引导,教师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也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件的实验思路,自主进行实验材料、试剂与验证途径等方面配制与设计。
在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上,需要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开始前进行预习活动,避免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在预习阶段的任务布置上,可进行专项提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同时根据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在预习阶段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需要结合培养植物的生长周期及其不同周期下表现出的特点,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编制,比如,在设计的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进行分步实验教学,如测定实验中,对种子、植物叶片、叶绿素、光合作用、硝酸还原酶以及逆境生理指标等项目进行测定,使学生能够根据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个功能结构变化,理解实验设计的有序性与主要研究项目。
四、拓展实验教学的实施模式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工作实施上,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的形式,学生结合教师实验演示的相关步骤进行动手实践,该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较好掌握基础性的实验内容知识,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即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上的活跃性受到一定限制,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仅需要注意相关实验变量的控制,对于实验的设计思路没有得到较好理解。此外,学校方面在学生的课后实验活动中,没有进行相关活动设置,缺乏较好的引导性。因此,在该方面的教学工作中,需要积极开展实验竞赛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在竞赛活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较好积累实验经验。
五、优化教学综合实践评价
在现阶段的实验成绩考核上,一般由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两方面构成,对于学生实验过程的操作评估没有进行较好考核,学生也容易在思维上认为实验结论比实验过程更为重要。因此,在该方面的教学综合实践评价工作中,可将实验成绩考核与学生的平时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部分包含学生的日常实验操作分数、考勤分数等,通过日常实验成绩的考核,引导学生能够重视实验项目的学习与动手实践。此外,教师在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工作上,需要对其数据进行对比,避免出现实验数据抄袭等情况。教学评估模式能够指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需要注意的哪些项目,同时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引起重视。
结语:实验教学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较为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与理论上的总结能力,植物生理学课程包含大量实验教学方面的内容,在新时期学生教学培养方向确定的背景下,实验课程教学需要在内容、实施环节与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适合优化,确保学生能够在较为全面的理论实践教学上实现较好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蓓,于妍,潘莹,宋继伟.模块式教学在高校植物生理学实验室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才智,2017:142.
[2]张立新,檀根甲,汪章勋,江彤.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质量标准的探索实践[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51.
伊犁师范大学教改项目(自治区重点专业),项目批准号:ZDZYJG201703
作者简介:姓名江波拉提?松哈提(出生年份1968),性别男,民族哈萨克族,籍贯新疆特克斯县,职务/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单位江波拉提?松哈提;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植物逆境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