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班之道在于刚柔相济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冯素芬
[导读] 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为初中教师对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冯素芬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洲心街第一初级中学     511500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直接管理者,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工作的方式、方法很多,班主任如何担当这个责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为初中教师对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班主任角色;刚柔相济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起着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其管理作风、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三观形成,所以,班主任的角色必须是“刚”与“柔”相济,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获得品质与学习的双重提升。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面临问题
        (一)、新的教育形势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广为社会各届关注的热点领域。教育要高质量发展,既要静下心来教书,又要潜下心来育人,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战场是学校,主力军是班主任,管理工作自然摆在首位,探索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班级管理迫在眉睫。
        (二)当今农村初中生的突出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潮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沉迷于漫画、游戏等现象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这不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干扰了教学秩序,亦严重影响了家庭甚至社会。
        对于青春成长期的初中生来说,内心既敏感又脆弱。当前农村初中生也是个性十足,娇气与骄气、惰性与畏难并存,外界诱惑大但自控力缺乏,班级管理难度、深度已经远远突破了传统单一的形态,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是新挑战。
        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角色担当
        (一)、牢牢坚守“刚”性
     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对后人启示很大。很明显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综合个性。学校文化更多时候是隐性的,就仿佛是一个能量“场”,教育就是要打造这样一个让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的“场”。 [1]
        因此,班主任首先必须要用心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班主任严格遵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建立健康的班级文化。

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举办相关的辩论会、朗诵比赛等,充分把握每期黑板报或课室内部墙壁,出版、张贴名人名言警句、国学文化作品,学生获奖作品,以及学生风采、心愿树等,内容贯穿古今中外,且具有积极进取的励志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作为一种无形的教学力量,可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认知趋同,使心灵得以净化。班主任自身也要重视健康与精神状态,言行举止,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师生共同将班级打造为富有活力、锐意进取的班集体。
        其次,纪律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刚性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不仅承载着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等功能,更是促进学生增强信心、融合情感、启迪思维、开发潜能、道德熏陶的重要方式。因此,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课堂纪律管到位了,教学质量才有保证,学生才能享受获取知识带来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更加上进,形成良性的循环。对于有违反纪律的学生,应该先进行情况了解核实,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学生可以自我认识自我反思,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然后加以改正。
        实施素质教育已有经年,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估依据主要还是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教师相当紧张学生,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态势。当学生课堂违纪、顶撞教师或成绩差时,有的老师对学生轻则批评,叫家长;重则体罚;甚至使用不规范语言。这些做法,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最脆弱最有可塑性的中学生而言,的确极大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身心方面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创伤,可能滋长他们过度的自卑、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所以刚性底线守牢的同时,管理方式需要灵活调整,处理要讲究艺术,千万不能急躁,严禁不恰当的处罚。
        另外,初中生思维活跃、但自控力不足,需要制定严明的班规以进行约束。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框架内,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应该构建准则,制定班风、学风、班训、班级目标。让学生清楚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该承担什么责任,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于违反班规的学生,班主任要做思想上的沟通,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不足,并自觉接受同学们的监督,甚至是相应的惩罚,这样做可以使得班规正常执行,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二)适时施展“柔”性
        班主任管理更多时候以关爱为前提,也是发挥“柔”性之时。对待表现好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持续学习的动力,不断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其他同学面前起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全面发展。面对待进生,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尊重,然后了解他们自身优点和缺点,倾听他们内心的期望和担忧,尊重学生个体,帮助树立信心,制定小目标,一步步努力追赶,让他们看到进步的曙光。现代社会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特殊家庭学生,班主任要尽早排查,尽早发现,尽早干预,积极主动开展心理疏导;加强与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引导学生排解压力,使他们愉快地融入班集体。不同于传统的入户进家式“面对面”的家访,在线家访以便捷、及时、灵活的独特优势,更能满足家校联系的新需要,所以对于留守学生,一方面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情况,另一方面班主任则以短信、微信等形式与其家长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与他们交流汇报。
        刚则体现在班级文化营造与学生纪律严控方面;柔是关心关爱不同层次的学生;刚与柔两种教育管理并非单一的刻板的划分,是常态化的相互叠加和镶嵌。把两者有机地结合,班主任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郗会锁:《以精神立校,让学生成人成才》,《中国教育报》2021年1月25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