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登先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临沧 677000)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党建;基层民主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科学分析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十三五”时期,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丰收,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新台阶,今年再创新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前一年实现较2010年翻番目标。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贫困人口将如期全部脱贫。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党组织建设有效加强,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坚持党建引领的基本原则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分别从“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和措施。这些将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关键在党。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管农村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要把党建引领内嵌于乡村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以高效统领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只有在乡村治理中坚持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方能保证乡村治理有章可循,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三、在换届选举中,县、乡镇党委政府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笔者调查的耿县[按照通行惯例,耿县为作者所取的学名。——笔者注。],是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5个边境县之一。2021年 1月3日至1月4日,村(社区)分别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党组织换届选举,全县92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面完成选举工作,共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委员536名,其中党总支书记92名、副书记88名,真正把“公道正派有威望,能说会做有办法”的干部选出来,选出新班子、换出新气象,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及耿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感谢组织和党员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把党总支书记的重担交给我,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会团结带领社区党员群众,打造生活更加美好、居民更加满意的芒茂社区。”这是某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某在当选后的表态发言。在党员大会上,“云南省百名好支书”张某说:“我非常荣幸能够连任村党总支书记,感谢广大党员对我的支持和信任。我先后在村任职20个年头,这些年里,我兢兢业业、刻苦勤勉,带领大寨党员、群众过好日子、同奔小康。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全村再发展再突破为重心,不断优化全村经济结构,力争在5年时间内建设好大寨街集贸市场,努力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中国黄佤古寨’。”
村(社区)党组织换届是全县党员群众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头戏”。耿县把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紧盯换届选举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环节,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切实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弘扬“临沧作风”和凝聚“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强大正能量的过程。
重谋划,强保障。深入开展摸排调研、分析研判、谈心谈话和离任审计,做到组织底数情、干部底子清、村情民意清、财务账目清。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组建9个由县处级领导带队的换届工作指导组,抽调10名骨干力量组成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领导班子多次深入村(社区)进行督导指导,对相关政策要求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对相关人员责任进行再压实、再要求,确保每一个换届环节、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项工作任务精准落实到位。
抓培训,常指导。制定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流程,实行“挂图作战”,把流程细化到日、工作量化到村(社区)、责任压实到人,确保换届工作精准落实到位。定期不定期召开业务培训会,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政策要求、时间节点和程序步骤进行系统培训,对工作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各乡镇(农场)、村(社区)共逐级组织开展业务骨干培训118场次2267人次,实现了参与换届工作人员、村(社区)和村(居)民小组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
严把关,选好人。坚持“公道正派有威望,能说会做有办法”的标准,严把“政治关”,突出“双好双强”,积极开展任职资格联审和组织考察工作。成立县、乡镇(农场)两级资格联审小组,对全县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九个考察组对全县9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建议人选进行考察,由各乡镇(农场)成立考察组开展其他党组织委员建议人选的考察工作。
严流程,稳推进。
严格落实“防疫+选举”两手抓,进一步明晰责任、细化流程、落实措施,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对外出返乡参加选举人员深入排查,进行全面登记和健康申报。在换届选举现场,工作人员给每位前来参会的党员测量体温,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党员大会,依次进行通过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党员名单、通过党员大会议程、上届村党组织负责同志作工作报告等十四项议程。每一项流程都依法依规有序进行,确保法定程序不变、规定动作不减、责任人员到位。
强宣传,明纪律。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共召开村组干部及群众宣传会议200余场次、参会2万余人次,在耿县电视台每天定时对“五不准,十不宜”“十严禁”进行公告,在村组张贴“五不准,十不宜”“公道正派有威望,能说会做有办法”宣传画572份,在村组悬挂宣传布标150余条、张贴标语1600余条,实现宣传全覆盖。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制作下发换届纪律“十严禁”小卡片1000份,组织666名村(社区)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签订《严格遵守换届纪律承诺书》,立下“军令状”,向组织作出庄严承诺,带头坚持原则,严守换届纪律,自觉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耿县以换届为契机,统筹考虑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在换届中同步完善、全面提升。根据强边固防、新兴口岸城市建设和城镇村、新建城区、开发区等实际,报请县人民政府同意后,于11月29日将13个村改设为社区,同步进行换届。切实通过此次换届,进一步优化边疆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管边控边机制,切实在换届中换出新变化、新气象。
正当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耿县严格落实县委主体责任,依法依规、高质高量完成了全县92个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出的92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组织书记,将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夯实基层组织堡垒,真抓实干,奋勇向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耿县高质量跨越发展不懈奋斗。
四、坚持党建引领换届选举符合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具体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个政治范畴,首先表现在一种国家制度,主要包含确定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国体、以及统治阶级如何组织统治等技术问题的政体这两个方面。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认为,民主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一种阶级统治。第二,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第三,民主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和参政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不仅称赞原始社会的民主,称赞奴隶社会的希腊民主制,而且称赞扫除了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是“人的自由产物”;恩格斯更明确地指出: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国家、民主和自治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在哲学原则上做出了最高意义的规定,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实践作为基本支持,这个指导思想如何才能变为社会的实际行动?这就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民主从实践意义上作出了很好的阐述,他认为“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只有普遍、直接、平等的选举才可以说是民主的选举。” [列宁:《立宪民主党和土地问题》,《列宁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3-54页。]
从学理上说,在政治思想史的长河中,民主究竟意味着某种大众化的权力(如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统治、自治等),还是为达成政治决定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如通过选举竞争领导权),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冲突。
前者代表了古典民主理论的传统,发源于古代雅典的城邦。可以说从古典时代到17世纪,当人们思考“民主”的时候,基本上只是把它同公民在议会和公共会议场所的集会相联系,就像雅典的城邦民主那样。但是近代以来政治共同体庞大的公民数量必然会实际限制这种民主形式的发展,以致像卢梭那样的人民民主的捍卫者,最后只能认为民主只适合于小国寡民。同时,这种形式的民主也受到怀疑和批评。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时代,政治逐步成为“少数人”的职业,社会多数成员的任务是扩大社会产出问题,而不是全体成员只做分配利益的问题。所以,到了19世纪初,“民主”开始被视为公民以民选代表为中介手段参与决定集体意志的权利。这种“代议制”(亦称“代表制”)民主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民主在人数上的限制条件。代议民主制被奉为既负责又可行的政体,在巨大的领土和时间范围上可望实现长治久安。如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詹姆斯.密尔所言,它甚至可被推崇为“现代性的伟大发现”。于是,民主政府的理论和实践摆脱了以往它与小国寡民的传统联系,并开始成为正在崛起的由民族国家所构成的世界的合法性信念。
这在熊彼特看来,民主实质上就是一种方法—就是那种为作出政治决定而实现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出决定的权力[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95-396.]。这实际上就是把民主政治与选举竞争划了等号。这种观点,后来被概括为“精英民主理论”,它实际是把民主政治的重心从公民(或人民)转向了政治家,用熊彼特的话说,“民主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尽管学术界对此仍有争论,但“选举竞争”实际上已经构成了国际社会判断一个政体是是民主政体的实际准绳,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民主标准。至少,按照国际知名民主理论家拉里?戴尔蒙德的观点,选举是“民主的底线”。
为了更深刻地从政治实践中理解现代民主,有学者甚至将国家权力从学理上分解为所有权与行使权两分,国家权力的所有权属于人民(即政治学或和法学上的主权),国家权力的行使权则是指人民委托给其代理人的权力[ 童之伟.国家权力分解定律作用形式之宪法学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1996(3).]。 因此,现代民主的关键在于使少数人在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能使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得以实现。
学者徐勇认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基础在基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社会矛盾也发生在基层,这就需要一个制度平台来化解矛盾,让群众表达利益诉求。这就是把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推进的最大背景。”“利益延伸到哪里,民主就扩展到哪里。” [ 中国基层政改60年:百姓知情平等参与决策为要点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9/0921_17_1357452_3.shtml]
参考文献:
[1]列宁:《立宪民主党和土地问题》,《列宁全集》,第2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童之伟.国家权力分解定律作用形式之宪法学透视[J].武汉大学学报,1996(3).
[4]中国基层政改60年:百姓知情平等参与决策为要点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9/0921_17_1357452_3.shtml
作者简介:丁登先(1986年-),男,汉族,江苏沭阳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村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