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晶
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
【内容摘要】
建构区中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材料,直接影响幼儿活动质量的也是材料。所以如何让幼儿的发展得到更进一步的高度,如何引导幼儿自主互动探索,材料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然而,提供丰富的纸盒材料,为创设建构区“自主互动”的多元化游戏情境,提供了扎实的地基。
【关键词】
纸盒 建构区 情境
【正文】
一、纸盒材料提供的层次性情境
多层次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一物多用的特性,同时也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为其提供操作性强的材料,可以不断地激发其创造和探索的愿望,想出新的玩法,让幼儿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得到满足感。所以,将一些现成的纸盒玩具投放到了建构区,让幼儿自由探索,初步了解纸箱的百变造型和多种的用途,为接下来的建构游戏打好基础。
幼儿光有了成品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在游戏中既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不能体现他们的能力差异,所以提供一些低结构或者半成品的材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也许在成人眼里看似无用的东西,到了孩子手上,就变得非常有用,并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出别出心裁的作品,各种纸盒具备了这一系列的功能。幼儿可以将作用转化或者经验的迁移,就能碰撞出新的灵感。所以,在建构区中收集的各种不同大小的纸盒让幼儿进行了自由的组合进行游戏。在一些特定的主题下进行建构游戏,如:小猪的家、大桥、城堡等。
材料的投放是有技巧的,我们要因人来提供材料,让幼儿可以选择不同操作材料进行探索,因为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存在着差异的。为此,我们用大小不一的牙膏盒制作了“牙膏盒方块”的游戏。借助幼儿已有的玩俄罗斯方块的经验,将牙膏盒进行组合粘贴,变出不同的形状,再进行拼搭的游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己来设计图形,进行粘贴组合,挑战更高难度的拼搭,能力弱的可以利用老师粘帖好的图形进行拼搭。这样就能让幼儿根据自己能力水平和实际的需求来进行自主的取材。
二、纸盒材料收集的互动性情境
建构区有了好的选材和设想,如何来收集这些纸盒呢?其实这正是给了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和家园互动创设了很好的互动平台。大家齐力收集各种各样的纸盒,不仅为建构区取材,还拉近了大家的互动距离,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垃圾再利用的价值,无形中当了一名“环保小卫士”。
《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引导幼儿、家长将生活中的废旧纸盒进行收集再利用,让那些“废旧纸盒”发挥最大限度地作用,为建构区添砖加瓦。
幼儿和家长将生活中废弃的纸盒收集到教室,小小的建构区里如何来安置这些客人呢?老师和幼儿就展开了纸盒如何摆放的谈论。归类、垒高、套放……孩子们用他们的奇思妙想进行了各种尝试,不行再想,不好看再换,就在这一次次的尝试用孩子们学会了不同的整理方法,同时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和快乐!
让幼儿自由选材,更能创造民主性的活动情景。在操作活动中,幼儿自由探索,好奇心推动了其探索的欲望,此时环境和材料就是探究活动的奠基石。投放多样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例如:活动中“小不点”忙碌着寻找自己中意的纸盒,转了一圈发现“接水管”游戏的人最多了,也想凑近一看究竟的她,总是被挤出了活动区。最后她还是放弃了那个玩具,另寻玩处去了。不一会“小不点”就在“建工路”处停住了脚,开始琢磨起玩法了。看着她一手拿着四面贴好路的纸箱,一手拿着路标,就此研究了起来。
现成材料的有限、场地的有限会限制孩子的“凑热闹”现象,但老师准备的其他多元化的纸箱材料此时正上演了它的作用所在。其它材料同样也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教师就要在准备时考虑到玩具材料的新颖性、可操作性、吸引性以及探索性。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多种材料可选,有多种探索的体验,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纸箱在游戏中既是主材又是很好的辅材。
各种路标和交通标志被“小不点”一个一个放在了纸箱上,但由于标志牌放的太多了,在高高低低的工路上很容易掉下去,一次失败了,又来一次,可还是失败了。旁边的“小领带”忙教了“小不点”一个好的办法,将现成的积木建构起来,两两相连,再将标志牌插进去,再这样就不会再掉下来了。不一会,两个幼儿就进行合作起来了,玩得更带劲了,一会合作,一会因为意见不同意而又争论,讨论得热闹非凡。材料的操作性取决于孩子在活动的兴趣点和探索性。活动中“小不点”遇到困难了,但通过朋友“小领带”的帮助,充分利用现成积木的串连特征,来帮助了“小不点”。教师提供的材料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孩子利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进行大胆的想象再进一步的探索,并解决问题。材料能促进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并使其的关系更为紧密。
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展示各种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操作经验,为成功之路铺上结实的路基。材料的巧妙运用是幼儿获取经验和知识,提高能力的最有效的最简单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去学习,并习相关的经验。材料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吸引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纸盒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大胆探索和尝试,“小不点”可能轮不到最受欢迎的那种玩具材料,但还有很多其它材料可以让她选择,并从中获得别样的体验。材料多变,能促进幼儿从“变”中去探索。利用积木来作为链接和支撑路牌,一来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用积木链接特性制作护栏,让路牌更牢固,也更具科学性。二来积木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一样玩具,幼儿对积木的认识有了一定建构经验,再迁移到纸箱上,幼儿在活动中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多样、有效的辅材能开拓幼儿的固有思维,让幼儿用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因此自由选材能给幼儿充分的创作空间,挖掘幼儿的潜能,从而促进幼儿“自主互动”。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让不同能力的幼儿一起游戏可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让他们互补互助,得到不同的发展需求。我们常常会让能力强的幼儿来带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游戏一起探索。不同能力的孩子在协调、合作的关系中感受不同的角色扮演。在合作中幼儿学会了谦让、为他人服务的优良美德,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也有了更进步的发展,同时也习得了更好的品质。
三、纸盒材料延伸的多样性情境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获得新的知识、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不仅仅是从表象直接习得的,很多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作用下而产生的。此时,材料就是无形的老师,在无痕中牵引着幼儿。因此,区域空间的大小和适宜、材料的丰富多样性,都要经过老师的精心的挑选和摆放,才能使得幼儿在材料、环境的刺激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建构区里幼儿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就是在多样化的纸盒材料作用下推动起来的。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下,我们迁移经验:玩中学,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投入到多样的情境中探索、操作;学中玩,一边观察,一边模仿、一边学习;学中乐,在探索中发现惊喜,体验成功。又如“药膏盒”的魔方比赛情境化,把练习的环节变成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得到锻炼,从而得到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材料的自主互动。大部分幼儿的竞争意识比较强,往往用一些小比赛,更能有效激发他们求知欲和不断的探索欲望。牙膏盒魔方比赛让幼儿从平面到立体的空间感得到了很好锻炼,再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去探索更快、更准确的拼搭方式,有效的促进的幼儿之间的自主互动。
我们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源于生活”的原则,通过多样渠道的收集各种废旧纸盒,投放到建构区的活动中,给孩子的多元发展提供了素材。这样的材料能够让幼儿更好的诠释“不丢掉,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同时也提高了幼儿不断探索的创新意识,让幼儿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幼儿在这样的多元化的情境中建构游戏,真正体验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场景,各方面的能力和表现定会更上一层楼。巧妙的选取纸盒材料,引发幼儿的自主性探究,创设有效的多元互动,让建构区的活动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