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优势康复社团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的实践活动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01期   作者:娜日娜、张君
[导读] 五禽戏是我国流传年代久远的健身方法之一,是祖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的健身实践经验。
        娜日娜、张君
        内蒙古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026000
        摘要:五禽戏是我国流传年代久远的健身方法之一,是祖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的健身实践经验。通过对五禽戏的介绍,论述其主要内容、治疗作用,发挥专业优势。社团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提升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并可不断在实践活动中使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更好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关键词 康复社团、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一、健身气功五离戏功法的历史源流
        五禽戏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大地江河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了关节疼痛的毛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乃制为舞,以利导之”。这里的舞实际上是一种最早意义形式上关于养生健身的气功功法,其中《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类似记载,《庄子》中也有“吹响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的句子,是古代养生之土模仿动物姿势习练气功的生动而形象的描绘。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44幅帛书《导引图》中也有不少模仿动物的姿势如龙登、背、熊经,有的图虽然注文残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以及虎豹扑食等形状。
        五禽戏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有些甚至冠以华佗之名。总的来看,他们都是根据五禽动作,结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其中,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规律;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
        二、康复社团实践活动内涵
        我校医学系康复社团学生以五禽戏传统康复运动疗法为主要形式在校园内进行习练。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经过多次的练习、伴奏排练与磨合,教师为学生进行虎、鹿、熊、猿、鹤的动作分解式示教与指导。在校园内保持一个宽幅度、大阵营、常态化的演出态势。本成果在育人理念上变“外铄”为主为“内发”为主,创建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美德践行活动,传递爱心,践行美德;组织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文化遗产与中华美德认识。
        “认知-认可-践行”,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借助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美德践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涵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使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实践活动主要创新点
        认真挖掘提炼和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内容,科学合理的开设“第二课堂”,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解决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第二课堂相脱节的问题。整体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营造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环境,解决了传统文化主题校园文化缺乏整体设计的问题。突破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实践缺位的瓶颈,创建旨在内化于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平台,解决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社会实践缺位而难以内化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效果
        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实践效果颇丰。其中学生闫嘉琪等参与内蒙古“十三五”规划课题《发挥专业优势康复社团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实践活动的研究》建设,提升了学生创新意识、专业兴趣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学术诚信、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学生苟庆华、郭亚茹等以康复训练为题材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孙萌萌等参加学校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三等奖。如李维挺、马飞同学作品《养生保健操新五禽戏》以创建新型医疗体操为创意,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运用所学知识身体力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弘扬传统文化。(1)尹占国 2013 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丁香残疾人康复中心,任康复中心副主任。组织全科室成员习练五禽戏。(2)张彦敏 2015 届毕业生,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她在社区组织倡导“一起来,益起来”活动,使社区老人领略到五禽戏之神韵和体验了健身的乐趣,不但践行了我校“立足地方,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乐于奉献时代精神。(3)王兴嘉、阿依美丽凯姆·麦麦提力 2019届毕业生,二人现就职于新疆克州人民医院。将校园优秀传统文化五禽戏带到新疆与新疆人民一起感受着动与静,在边疆地区起到了示范与引领的作用。
四、实践效果意义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阵地和摇篮,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力量。我院十分注重“文化育人”,医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十分重视五禽戏推广工作,已将五禽戏纳入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重要项目,作为文化育人内容之一,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坚持操练。我们结合专业力量让更多的人去学习五禽戏,发挥五禽戏的最大好处,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五禽戏也正好说明了生命在于运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年轻一代从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彰显了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又能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师生情操,充分发掘并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康复社团学生结合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素养,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五禽戏、八段锦保健操传承与推广。学生深入社区开展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加强专业岗位素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性、创新能力。社团指导教师通过研究结合专业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专业社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社团走进社区活动,促进居民实际有效的自身健康维护。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NZJGH2019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