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姿
浙江省温岭市学前教育指导中心 317500。
摘要:针对我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存有参差,不同层次在园本培训学习中的当下需求及表现各异,我们突破传统的培训方式,将世界咖啡与园本主题培训有机整合,进行了“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的实践探究,本文就三步流程的实施作了具体的阐述并进行了实践反思。此项园本培训方式的变革,既注重形式更关注成果,有效地激发了个人与团队的潜能,让培训成为参训幼儿园教师的主观需要,促进她们专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世界咖啡 园本主题培训 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方式适合与否不是以导师的喜好为标,而是要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关注参训者的学习需求、工作要求。据调查,我市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存有参差,不同层次在园本培训学习中的当下需求及表现各异:讲座引领是幼儿园教师进步的捷径之一,能较快速地在有限的时间内促进专业提升,但参训者接收更多的是单向传递的信息,一般指导的都是一些共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较难兼顾每一位的个人需要;小组研讨有时会演变成一言堂培训,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活跃程度高,年轻教师无机会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处于被接受状态,另外,成熟教师虽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一般缺少理论的支撑,对年轻幼儿教师的引领层次不高。因此,目前的幼儿教师培训需要创新驱动思维,尝试适合的培训方式,发掘她们的自身潜力,让培训成为她们的主观需要。
自古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从一定角度诠释了学习提升需要团队参与、深度交流与取长补短。而世界咖啡倡导的就是“跨界”,它是一种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根据世界咖啡的理念,我们突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将世界咖啡与主题培训有机整合,逐步架构了“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流程(右图),让不同的参训者形成“三人行”的局面,聚焦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图:“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流程
一.“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的实践
“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流程是由世界咖啡的七大原则衍生的,将参训的幼儿园教师和导师组成充满生命智慧的网络,以问题牵引,以对话为手段,按“汇谈准备——深度汇谈——汇谈破冰”的三个步骤实施。
(一)汇谈准备——共需共鸣
1.确定主题——共需:诺贝尔奖获得者阿诺·彭齐亚斯曾说过,他的成功,是他提出了切中要害的问题,可见一个好的主题、好的问题,能引发深入探索、触发创新。在“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中聚焦适合的主题也是至关重要,所以在第一步汇谈准备中首先要确定一个参训者共同需要的主题。我们通过训前调查幼儿园教师的真实需求,按需确定培训主题,如在浙江省课改文件精神的引领下,发现教师们对当下的课改热点“课程班本化”充满了探究的热情,对如何科学实现课程班本化促进儿童最优发展困惑多多。因此,我们就以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为基础,以“如何实现课程班本化”这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幼儿园日常工作及教师需求,确定“《指南》引领下的课程班本化专业能力提升”这个培训主题,以培训解决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真问题,让培训学习呈现最佳的状态。
2.营造环境——共鸣:平时培训的内容一般含有理念、策略等抽象知识,情感基本上被排除在学习之外,学习的过程难免变成了单纯的“聆听与思考”。“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则反之,关注学习的情境性,我们根据培训主题、活动场地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布置精美、舒适的环境,营造轻松、开放的气氛,座位以小组形式编排,既有间隔划分又相互联系,并准备马克笔、记号笔、铅画纸、便利贴、展板等必需品。这样的汇谈环境让知识、思维与情感和谐共鸣,有助于打开参训者的心扉,激起学习、交流的冲动,酝酿对问题深入探讨的情绪。
(二)深度汇谈——共识共融
深度汇谈是“世界咖啡式”主题培训的第二步,分为首轮对话与多轮链接两个环节,这一步开展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和对话资源的深度碰撞,从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问题,让每一位参训的幼儿园教师形成共识,在多轮的深入探讨中生发、包容多元观点和洞见。针对“如何实现课程班本化”这个培训主题,我们先邀请专家从理论层面解读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幼儿园课程概论》等内容,再以问题为引子展开首轮对话,设计参与首轮对话的人员除参训教师外,还特意邀请实验班家长代表。本环节设计了三个问题:一为开设什么特色主题的班本课程?二为开发这样的课程你有什么困惑?三为有无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参训教师结合专家的诠释和家长讨论意见,经小组汇谈形成首度共识,各组均锁定了不同特色的课程方向,如基于民间游戏的班本课程、基于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的班本课程等。
其中A组聚焦大班“鱼市”班本课程的研发(表1),她们在课程设计的取向、目标的确定、如何选择利用合适的资源、怎样实施与评价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困惑,也商议了一些对应的解决措施,但有些措施概念化,如过程和终端评价操作性、可测性不强,在资源利用方面仅仅考虑了当地渔村文化和海鲜市场两种来源,鱼市班本课程的内涵相对宽泛等。根据这些生成的问题,我们发动教师收集“跨界”信息意见,如采访当地海洋剪纸传承人、渔文化代表人物意见、中小学教师等,通过意见采访视频回放,进行二轮、三轮汇谈,让参训教师多渠道打开思维,新的观点、方法随之而出,基于此将不同的观点融合,使问题的探讨向广度纵深,并利用马克笔、记号笔、铅画纸等进行“尽情涂鸦”,将研讨的成果借助思维导图表现出来,表1中的多轮链接环节选用的思维导图,仅以课程资源利用这一局部呈现多元观点相融后的构思。
表1:A组深度汇谈的情况记录
(三)汇谈破冰——共情共创
1.聚焦目标呈现智慧——共情中发声。深度汇谈是一种“引力场”,每一位参训幼儿园教师都聚焦于真正重要的问题上,通过实践,主动对话,对主题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然后融合多种观点,重构成集体的智慧,让每一位参训者从中看见自己的贡献度。仍以A组“鱼市”班本课程的构建为例(表2),组内老师受汇谈中各种声音的启发,结合幼儿的经验和兴趣,以及地方丰富的渔业资源,首先在课程建构的切口定位上更为微观,修改为“百变带鱼”班本课程,其次细化了具体的实施内容,以“我想知道的、我来试一试”两大版块来设计框架。“我想知道的” 版块预设了“渔民丰收了、带鱼的捕捞、神奇的带鱼”三个内容,“我来试一试”版块编排了“带鱼艺术大师、带鱼小厨、海洋小卫士”三个内容。
2.基于幼儿融合重构——内涵上共创。针对形成的框架板块,组员发起内涵设计上的三“问”:班内幼儿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如何让幼儿积极投入其中,获得情感态度和学习品质上的提升?围绕问题,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组内教师将每个内容都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如“带鱼小厨”采用深度体验、项目推进的方式,让幼儿亲密接触带鱼,在清洗过程中将之前探究带鱼长短,发现带鱼牙齿、鱼鳍特点的学习经验在这一阶段延续;美味带鱼活动分成筹备和展示两个推进阶段,让幼儿通过到餐馆或询问家长等途经了解各种带鱼的烹煮方法,和家长商量选定1-2种带鱼美食并学会烧制,然后开展“舌尖上的带鱼”的亲子展示活动,让幼儿在参与烹煮、品尝美食中感受浓郁的地方渔文化和中国人的餐桌智慧,同时在分享中体悟同伴分享的快乐。汇谈是桥梁,破冰是结果,不仅形成了“百变带鱼”班本课程的内容建构,在课程审议、评价等方面也进行了细化,汇谈破冰是一种厚积后的薄发。同时,也增长了每一位参训幼儿园教师的知识,促进了她们的专业发展。
表2:A组深度汇谈后的集体智慧结晶——百变带鱼班本课程构建(局部)

二.“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的思考
(一)“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需要搭建包容的网络:本项园本培训倡导每一个参与者的贡献,贡献依赖于跨界人员的无保留思考和信息提供: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于幼儿发展最真实的期望;依赖于参训教师在过程中的深度参与,幼儿教师有着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学历等,她们各具能量,有人擅长视觉化思考、有人擅长聆听、有人擅长信息处理和综合……,我们要尊重、鼓励每个人的参与与付出,搭建平等、真诚、对话的交流分享平台,让每一位有机会发挥各自所长,从而连接成一个合作共享的生命网、传递智慧的信息网。
(二)“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需要充满归属的信念:本项园本培训是一场“与众人之舞”,非正式轻松的环境催化着共舞的价值,认真构思出来的问题发挥着“诱因”的作用,参训教师融合成了一个共同聆听、共同思考的有意义的整体,各人能审视自己的处境,能释放各自的创意,能在“大我”的群体智慧中看到自我的付出,找到归属感,这样一个共生的主题培训能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能促进更高层次的思维融合。
(三)“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需要体现连接的文化:当知识相互连接时,新的知识组合自发而成,观点在彼此连接时受到激发,产生了新的观点。“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提倡连接文化,要求每个参训教师不要一味的维护自己的观点,在更换汇谈位置中主动倾听自己看得到与看不到的一面,还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让自己多一个维度看问题,唤起新的灵感,在与自己的观点连接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去迭代和完善。连接文化让本项园本培训充满生机,更具活力。
“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是一种园本培训方式的变革,既注重形式更关注成果,有效地激发了个人与团队的潜能。“世界咖啡式”三步主题培训是一种尝试,值得我们继续品尝此“咖啡”,深刻理解世界咖啡的理念和思想,整合集体智慧,实现更多的群体愿景,推进幼儿园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安妮塔·布朗戴维·伊萨克(著),汤素素金沙浪(译).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9:209.
[2]张赛园,吴凡.“世界咖啡”汇谈法:教师培训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2015,29(12) :16-18.
[3]梁思云.世界咖啡:教师读书交流会下培训的新视角[J].生活教育,2014(08):121-122.
[4] 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 丽莲.凯慈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