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清
肇庆市第十五小学 广东 肇庆 506020
【内容摘要】:成语的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能力,起着极关重要的作用,意义也非同寻常。我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成语的教学这一独特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成语,还要在生活当中让学生大量积累成语,走进成语,运用成语。让成语之花开在每个学生的心坎上。
【关键词】:课堂学习中积累成语 在游戏活动中积累成语 在故事中积累成语
【正文】
成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是相沿使用的一种极具表现力,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它具有意义的完整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特征,它来自于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诗文语句、俚语和俗语等,平时我们接触的大部分成语由四个字构成,也有五个字和八个字组成,形式不一。由于成语的结构严谨,言简意赅,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能力,起着极关重要的作用,意义也非同寻常。我在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成语的教学这一独特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成语,还要在生活当中让学生大量积累成语,走进成语,运用成语。让成语之花开在每个学生的心坎上。
一.在课堂学习中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统一在于发展和丰富情感的记忆”的识记心理。教材中,不少成语符合正如他所言。例如,我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的《日积月累》时,从上课时,同学们叫老师好,我就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表达声音的响亮的成语,引出学生说出“异口同声”“铿锵有力”“震耳欲聋”,再让学生用成语说说老师的打扮,也可以形容你对老师的印象,引出学生说出“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学识渊博”,最后引出课文内容的学习。再用日积月累出现的成语,像刚刚夸老师一样,来形容身边的人,夸夸自己,也可以夸夸身边的同学。以这样的开头作为教学的引入,同学们对学习兴趣一下子有了提升,我以此为契机,还布置了小练笔,用今天学习的成语写一段话,写写自己熟悉的人。同学们在这节课,不但成语得到了积累,还得以运用。其实枯燥的学习内容最需要的是有兴趣的学习方式,单独的成语学习一般离学生的兴趣很远,因此,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忽略的地方,表现的细微变化中,内引外联,在看似平常的对话中,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预设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成语可以现学现用,而且让人心动,学习成语成为享受的过程,效率相应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习惯,提高读写水平。
二.在游戏活动中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气氛,就能让学生乐学、好学。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如讲成语故事、猜成语谜语、成语接龙、成语竞赛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种语文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积累成语的习惯,同时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喜欢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我在《教授畅游成语海洋》时,第一环节我让学生“看图猜成语”,这个环节马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立马异常活跃,大家积极开动脑筋,猜对的同学兴奋不已,其他同学则跃跃欲试,第二环节进行成语擂台赛,一开始,我就组织“成语接龙”这一环节。当时的场面非常热烈,教室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的思维被激活,斗志被点燃。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竞争意识随之悄然诞生,成语之花悄悄地在孩子们的心中开放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成语数字园”“成语植物园”“成语之最园”“成语之花园”“成语动物园”,真正感受到成语学习给他们带来了无穷乐趣。然后,我们进入了课堂的高潮部分:“看表演说成语”这一环节,看表演的同学模仿着做出各种与成语有关的动作或表情,大家都乐开了花,发出会心的笑声,连最胆小的同学也举手抢着回答,要猜出成语表达的画面。为了强化书写,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进行了一个成语的听力接力,因为有很多成语中的字在书写时都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游戏可以强化学生的书写,在这节课,同学们在成语的世界里共同渡过一段有意义和快乐的时光,同学们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成语也得到了积累。在成语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中,积累和运用的方法也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运营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关注成语,积累成语,运用成语。把积累的成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语言交流,习作当中去。才能感受到中国文化中成语当中它所蕴含的文化与魅力,也愿意将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一直传承下去。
三.在故事中积累成语,启示心灵。
汉语中的许多成语,都有着较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有不少的成语,来源于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诗文语句,俗语和俚语。通过探究成语的来源,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些神话故事,远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还有“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夸父追日”……这些成语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要征服大自然的美好幻想,对美好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不畏艰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而寓言故事通常假托的故事说明某种道理,有劝诫的意味,也有带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亡羊补牢”“偃苗助长”“愚公移山”“守株待兔”……数不胜数的寓言故事,代表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有,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一些古代文献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有的浓缩成了成语,用以说明某种道理认识或境遇,如“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程门立雪”“桃园结义”……中国历史的画卷通过这些成语呈现在我们眼前,引人深思。此外,我国古代诗文和群众的口头语,反复使用,就成了成语,如“举一反三”“知己知彼”“学而不厌”“择善而从”,如在教授五年级的课文《将相和》这篇课文,文中提到的成语“负荆请罪”是讲廉颇知道错怪了蔺相如后,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充分体现了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就改,通过这个故事,可教育学生知错就改,让故事的内涵启示学生的心灵。
只要注重积累,学生就能充实自己词语的宝库,最后达到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的写作能力,语文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1、《成语教学点滴谈》 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