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宁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本文以语言输入假说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据,结合目前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学生精准分级难,高中低等级的教学目标设定难,落实因材施教难,教学成效评估难等,相应地给出了对策,以期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进一步优化献策献力。
关键词:语言输入假说;人本主语理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策
1背景
目前高校在校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学院、不同系别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英语成绩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以我校为例,四级通过率最高的学院是文化传播学院,其四级通过率在60%左右。而其他学院的四级通过率在20%-40%不等。这种情况下,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使用统一的英语教材,期末考核使用同一张英语试卷。这种无视学生英语水平差异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也无法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教学的实际需要。” 因此,本文以语言输入假说和最近发展区为理论依据,结合本校实施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情况,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2理论依据
2.1输入假说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提出著名的“i+1”公式,该公式也是他的语言输入假说理论的核心观点。斯蒂芬认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学习的难度应该比自己的现有水平稍高,这是保证学生能够有所得的基础。在这个公式里,i意味着是学生现有的水平,1是比学生的现有水平稍高的知识,“i+1”则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语言学习难度。假设语言学习的难度大大超过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比如“i+2”, 那么就超出了他们能够理解的范围。但是如果语言学习的难度比学生现有水平低,比如“i+0”,那么学生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因为无法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Krashen,1981:216)。
史蒂芬“i+1”的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就是现在倡导的分级教学。具体实施就是打破原来的行政班,把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到同一个教学班里,按照他们的真实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设定合理的课程要求,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英语水平高的孩子上课不愿意听讲,因为所学知识早已掌握,而水平差的学生则抱怨教师讲的太深太难,听不懂。
2.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人本主义理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不能只盯着学生的成绩是否提高了,而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上,因为这些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被关注了,才能从内心更加愿意学习。(郭念峰,2005)。
3分级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3.1分级教学模式设计
以我校为例,笔者在给16级、17级和18级的学生讲授大学英语时,很明显的意识到各个行政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非常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在110分以上。这表明这些学生有着不错的英语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英语高考成绩不满90分。这种情况让英语教师非常棘手,在授课过程中很难平衡这种两极分化的问题,给教师备课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于是从19级开始,我校决定开始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学院同一专业内部,以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作为划分高级版和普通班的标准。
3.2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第一,把英语水平相近的学生编在同一班中,有利于教师节省下大量的备课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因材施教上,确保在授课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被关心到,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第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级班的学生英语水平高于普通班学生,那么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侧重话题的研究讨论。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讲,知识点的讲授则更为重要。
3.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分级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不满情绪,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不应该一考定终身,仅凭高考英语成绩,不足以体现他们英语的真实水平。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被编到了普通班,本来对英语就不太自信,这回更加自暴自弃了。
第二,分级教学对教师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何确定谁教高级班谁教普通班,高级班的学生容易出成绩,普通班教师容易出现心理落差。
第三,分班的标准是高考成绩90分以上的编在高级班,90分以下的编在普通班,那么以90分作为标准是否合理。我校大部分生源来自于山东省,只有小部分的学生来自其他省份。山东省的学生是统一试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英语的真实水平,但是对外省的学生是否公平呢。笔者认为这个标准仍值得商榷。
4建议
4.1调整分级标准,实行高考成绩加入学考试成绩的模式
分班标准是高考成绩90分一刀切,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真的有失公允。会让发挥失常而被分到普通班的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后续的学习。而侥幸被分到高级班的学生会因此沾沾自喜,反而耽误了英语学习。为了保证分级标准的公平公正,应该在学生入学后再组织一次英语考试,以这次和高考成绩作为参考,会使分班更加理性公平。
4.2打破“一分定终身”的模式,实行滚动制的管理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成绩在大学四年期间是会有起起伏伏的,并不是按照高考成绩一直延续下去的。这样对于高级班和普通班的学生来说,应该每年或者每学期由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决定可以让部分学习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升到高级班,而同样高级班里学习退步的学生也可以降到普通班里。这样有个激励机制,可以适度的缓解普通班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感,督促他们好好学习,也让高级班的学生不要有优越感,适度增加一点学习压力。
4.3建议A、B级学生使用不同的考核试卷
分级教学虽然使用同一教材,但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侧重点不同,所以期末考试建议使用不同的考卷,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出分级教学的成果。高级班的试卷应该更多地考核课外的知识,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水平。而普通班的试卷则应更多的考核课内的内容,更多的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夯实基础。4.4改革评价方法
以往的评价办法是期末成绩占比60%,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比40%。后者又包括出勤成绩15%,课堂表现成绩20%,作业成绩30%,期中考试35%。因为期末考试的比例太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成绩受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的影响非常小,这就影响教师上课的权威,甚至让一部分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课就能期末考试考及格。鉴于此,最好把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降到50%,相应地,过程性考核成绩提高到50%。而且要把其中课堂表现所占比例提高到30%,完成作业的分数减少到20%,其他不变。这样做降低了考试的比重,避免了一部分学生投机取巧,增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教学,也能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5结束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环,主要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通过分析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后学生的四级通过情况,分级教学已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1.
[2]郭念峰.2011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45-350.
[4]朱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