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俐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 725000
摘要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小学英语对话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熟练掌握英语这一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是我们小英教师面对的一大课题。随着小英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师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英语课堂越来越生动有趣。信息技术在辅助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言 多媒体 语境
小学英语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当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逐渐走进课堂后,它能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帮助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更加多元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过程以其独特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具体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受到越来越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改造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趋势已成为必然。
一、教学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是用一根粉笔和一本书来完成教学任务,后来录音机和磁带的出现解决了听的问题。这种传统课堂显得枯燥无味,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当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领域的广泛应用后,将信息技术设计利用于英语课堂,在设计教学PPT时,插入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音频、动画、图文等信息,可以创设贴切生活的情景,以及丰富有趣的任务型活动,这样的情景式教学模式极大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PEP版五年级下册“季节”话题的对话课时,我用学生创作的沙画表演视频引入话题,小作者的双手仿佛拥有了魔法一般,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四季画面,同时还呈现了四季单词的拼写方式,这种独特的导入方式,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在对话课的拓展部分,教师依据教材设置相应的话题任务,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选择话题素材,甚至还可以搜索相关信息,合作完成话题输出任务。
例如,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展现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场景,小组讨论决定话题框架,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例如在调查和采访形式的拓展活动中,小组确定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后,被采访者可以进行语言材料的整合,小组展示之前可以在PPT上选择本组的话题场景,然后进行表演。这种借助多媒体进行角色表演的方式,极大地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积极创设语言环境,在具体语境中感知语言。
在对话课的延伸部分,我会要求学生整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设置和生活贴近的任务型活动,把本节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通过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同伴之间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授PEP版四年级下册“服装”话题的对话课中,我用电脑设计了许多漂亮的衣服:有hat、dress、 pants、skirt等等,在练习环节,学生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给各种衣服进行上色,并利用本节课的核心句型对衣物的细节进行描述,或者根据所给衣物的特征进行衣物所属的表达。设计服装颜色是一个情景式的任务活动,很好地把学习与日常生活应用结合起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大量地使用本节课的核心单词和句型,帮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来进行输出活动,有利于对核心单词和句型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
同时,利用电脑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欣赏别人的作品,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深刻感知中西文化差异。
在教授六年级上册“交通方式”话题的对话课时,利用多媒体,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把西方国家的交通方式以及和中国交通方式的差异通过直观、立体的图片和视频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语境,再通过大量的操练,在输出部分模拟一个交通环境的大背景,让学生可以结合情景,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
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到英语对话教学中,把教师讲变为学生学,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教材变得更具生活化。通过这些转变,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景式教学模式。然而也不能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每个环节的呈现都通过多媒体表现,这样会使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形成一种依赖,忽视了对教材文本的深度挖掘。
因此,探索信息技术与对话教学整合的最佳教学模式仍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研究,使英语对话课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网络信息化英语教学探索》
2、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育》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