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期   作者:王伟 付桂菊
[导读] 根据目前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改革政策,初中生物教学要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王伟  付桂菊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火青中学
        摘要:根据目前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改革政策,初中生物教学要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应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将科目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

引言: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们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不断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本人将对课堂教学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一些浅薄的建议。

1. 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物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实际生活紧密关联,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为导向,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生物知识。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学和独立思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关的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解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这一节课时,如果直接给学生们引导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学生还不能进行快速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就让同学们先自学书本88页—92页内容,然后思考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接下来我给学生提供了一段农业生产小资料,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并做出有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大胆推测。通过预习思考,培养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农业生产小资料,让学生学会了捕捉文字信息,并通过思考做出大胆推测,为后面作出假设做铺垫,从而更好的理解有关的生物知识。
        

2.合理使用新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
        对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活动缺乏足够的趣味性,特别是生物课程,其难度和复杂程度更高,对学生们的正常理解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很难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所在。为此,教师便可以应用多媒体辅助设备的方式,使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为形象化,以此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进而使整个课堂重新焕发出生气,增强学生们对知识学习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时,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会感到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也很难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为此,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段种子的萌发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亲自观察亲身感受,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以此帮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种子的萌发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增加学习的新鲜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并使他们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学习。
?
3.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生物实验的进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物综合学习能力。在过去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大多数是老师进行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这样学生虽了解到了一定的生物实验知识,但是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独立实验操作的能力。为了保障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最大的发挥出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实验学习小组,让小组的学生进行自主的讨论,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实验研究方案。经过老师认真的阅读该方案并确定了该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们去进行自主的实验学习,在培养学生独立实验操作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们由于知识储备量的有限,不能制定出更好的实验研究方案,老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进行一下正确的指导。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我把全班分成三个小组,提前一周发给他们一些黄豆种子,让他们小组讨论合作,自己在家设计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对照实验,每个小组分别探究一个环境条件,上本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装置带到课堂上来,同组学生之间再相互合作讨论,检查并完善自己的探究方案,然后,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提出心中的疑问,我对不完善的地方给以指导并让其改进,这样不仅给了学生更大的思维创造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独立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可以逐渐的积累生物实验的操作经验,对学生今后的生物实验研究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的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学生在具备了创新能力后才可以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以后步入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束的学习氛围,不要将学生的生物思维都约束在教学大纲之下,这样学生的思维创新永远也跳不出教学大纲的约束。

        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们多提问题,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的偏差,老师也不要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提出的生物问题超出了教学大纲,正好说明了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正处于创新探索的思考中,在老师的不断鼓励肯定中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提升。但是在学生的生物创新学习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应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以正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例如,在新课开始前,我先让学生自学书本88页—92页内容后,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种子的萌发与光照和土壤有关吗?”我当时就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说这个问题提的好,说明同学们思维非常活跃,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合作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照和土壤有关,这样以激励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形成,其需要在长时间的研究过程中慢慢渗透。为此,教师便需要改进早期教学方法的不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知识理解,进而提升学生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