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雁营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537100)
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校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技术成为了校园教学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辅助性工具,所以本文也以初中校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融入策略,主要目的就是真正的发挥出这一教学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高科技技术支持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以此走向未来成功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
前言:初中时期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所涉及到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良好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也要求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掌握正确有效的科学教育方法,把课堂上的重点知识传递给学生。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所以本文也是基于这一技术的视角,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方法,希望能够真正的利用全新的教育手段,以及有效的教育模式,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后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意义
课程教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整体课程教学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扩大教学的范围,以及所涉及到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实现最大的教育价值,把信息技术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的意义:一方面就是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效果核心性的因素,学生是否能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着一个主动学习的态度,也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所具有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情感为核心,让学生真正地把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内化成自己已有的知识,全神贯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也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下,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
第二方面就是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最为丰富的内容,也能够促进教学资源得到不断的拓展,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学习中所提出的需求。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辅助学生理解的网络中的知识资源,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完善学生学习的体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现状,适度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初中现在内部教育工作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环境、生活的背景都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有的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相对是比较高的,所以对于道德的意识也较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都会把一些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渗透和传递给学生。但是有些家庭中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在整个家庭教育中完全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的背景下,中学校园的学生自身的道德意识和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重要的现状。
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支持,制作出调查问卷,在家庭的道德法制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等各方面着手,全方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水平。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班级中学生的发展现状,这也能够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最为适合的课堂教育环境,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些都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灵活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道德与法治知识传播的有效性
在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互联网的终端都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之中,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讲解道德知识和法律条例的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法律条文、新闻头条、微博的内容等都涉及到法律的知识,甚至学生也能够在不同的角度完成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知识学习形式,帮助学生通过多角度、大范围的掌握更多的知识。
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学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意识,这一任务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是需要分阶段来进行。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的灵活使用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提醒学生到哪一个阶段,该学习哪些知识,以便于有效的唤醒学生知识学习的热情,实现各个阶段教学目标的提升。
(三)把握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合理性和适度性
在新课改理念提出之后,信息技术成为校园教育工作实施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其能够通过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以及课程讲解的状况,合理的融入高科技技术,并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把知识进行渗透,这也为校园教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在教学中并没有找到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所以出现了过分依赖,或者是片面使用信息技术这样的教育弊端,如,课堂上把原有板书的环节,用信息技术替代,或者是大部分时间都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进行知识的渗透,完全脱离了教材和实际,这样的方法也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提升。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还需要注重信息技术使用的合理、适度的特性,真正的发挥出高科技的优势,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环环相扣,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升,如,在讲解违法犯罪的案例时,使用动画的形式展现犯罪情节,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也能够使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互融合,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信息技术支持下最为有效的课堂教育形式,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现在在我国初中校园内部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具体过程之中,越来越多全新教学理念,以及有效教育方法的提出,优化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学科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学过程采取的是填鸭式教育方法,这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所以本文基于以上的内容,分析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真正的利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以及良好的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
参考文献:
[1]王珺怡.智慧课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3):72-74.
[2]谢挺.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40.
[3]刘璐.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