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潇雨
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 463000
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社会经济也随之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在这样的额背景下,人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未来,如何提高其政治经济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社会是每一所学校亟需探究的课题。对此,本文首先对政治经济学展开论述,而后对中职政治经济学教学的价值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提出一系列激发中职学生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策略,以供中职学校参考。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引言
在如今飞速进步的社会当中,人民的生活物资基础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趋势,我国人民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改变以往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中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提高其政治经济水平,激发其对政治经济学习的兴趣已经被各所中职院校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政治经济学
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经济趋势逐步推进,这就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商品和生产力大规模的流动。随着跨国贸易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也在经济、文化、信仰等方面开始相互融合、渗透、依存。这是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结果。早在十九世纪初,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初具规模,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也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贸易当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国民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其经济一体化的优厚资源。而这个问题也离不开教育方面的改革,只有对学生进行新理念、新技术的培养,我国才能更好的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加强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效率,深深的影响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在如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源,而政治经济学知识也在客观的改变这我国社会结构,并且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动力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就如何额提高学生的政治经济学兴趣是每一个学校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
二、中职政治经济学教学的价值意义
2.1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政治经济课程
政治经济学教学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与政治经济学存在的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趣味的学习课堂。政治经济学在学科性质上分析,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中职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无论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上,教师都要注重以学生兴趣为突破口,为学生构建趣味化的学习环境,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但是从生活角度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熟知的生活元素全面了解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局限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上,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是完全被固定在机械化、任务化的学习状态上,对于知识的讲解仅仅被限制在理论的学习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培养。而基于生活角度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可以将知识变得通俗化,化难为易,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生活角度的教学对现阶段中职教学模式的转变具有很好的实际价值。
2.3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型人才
从中职院校的教育上分析,以培养专业化、综合型人才为基本教育宗旨。
基于生活角度政治经济学的开展,可以通过法律、社会习俗、产品生产、管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让学生更早地认识到社会的需求,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技能,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中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更深程度的学习,有助于其拓宽自己的视野,拥有更高的格局,在走入社会工作岗位之后,以广阔的视角面对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同时,对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变化有所了解,更能培养中职学生的爱国自信和爱国热情,激励其更好地以即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激发中职学生政治经济学兴趣的策略分析
给予生活角度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要求。教学上要以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下将从因材施教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构建进行全面化分析,实现中职政治经济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政治经济学课程本身比较枯燥和乏味,很多的知识需要在生活实例的支撑下才能体现出本身固有的价值,传统的教学仅仅是说教式教学,与生活的关联性不大,学生学习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所以说,中职政治经济学教师在课前准备期间应该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制作好讲课大纲,根据课本教学的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一方面,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新知识的概念,另一方面,借助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知识的追求形成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而且还可以借助于情境更深入的理解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兴趣。例如:在“关于竞争与习俗”这一课教学时,习俗是地域性生活产生的文化因素,它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很强大的力量,一方面,既可以阻碍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地域发展,带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政治经济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让学生认识到竞争与习俗的关系,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是地域之间,更或者是文化等领域,都要以尊重地域习俗,这样双方的竞争与合作才能维持在一个公平的状态。通过这样的因素渗透,学生就会认识到发展与生活的关系。
3.2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学习的目的主要就是学会生存,借助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化的教学再丰富多彩也不能够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是缺乏实际的训练,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仅仅是一纸空文,毫无价值。所以说,给予生活角度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教学,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旨在为学生创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例如:学校联合企业共同构建实践学习平台,组织招聘会、宣讲会、经验宣讲会等,让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的用途和价值进行深入了解。或者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入企业实践,参与实际的社会性工作,无论是决策上、还是执行上,学生都能依靠自己学习的知识认识社会,无论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很好的价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开拓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人们需要相应的提高关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对于关乎社会未来发展的中职学生。中职院校和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维,联系生活,创新教学方式,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兴趣,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为了经济贸易的洪流中展露头角,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建棠. 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J]. 华夏教师,2013(08):63-64.
[2]王恩革. 基于生活角度教学理念的中职政治经济教学[J]. 新西部(理论版),2016(23):181+180.
[3]何瑞超.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9):138-139.
[4]韦映凡,蓝雪芬. 微课资源在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257-258.
[5]杨晓玲. 基于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及课改研究[J]. 中国培训,2016(2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