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风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教育集团青阳路校区
【摘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以课程规划为统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三课一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传统文化 路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带着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思考,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对学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梳理,立足学校实际,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校本教研之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三课一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校本化实施。
一、以课程规划为统领,构筑以“礼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框架。
学校课程规划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包括对学校基本情况和办学理念的说明、对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性规定。
“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礼乃德的外化,“约礼”,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通过约礼教育,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学校的使命是给予这些花朵尽可能好的养分和阳光,呵护花朵自由绽放,像广玉兰的花一样纯洁、美丽、高雅、芬芳。
在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学校构建了名称为“广玉兰课程”的课程框架:根系列课程、茎系列课程、叶系列课程。根系列课程侧重于夯实基础,主要推动国家颁布的相关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具体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信息、品德、心理健康。茎系列课程以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主要包括:蒙学基础、诗词美学基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等四大模块拓展型课程,以班级教学的方式来选择实施。叶系列课程侧重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探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及问题,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以研究的视角看工作,使工作更前沿、更科学、更理性。系统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需要足够的智慧和热情,在课程实施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难题。为了促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我们提前谋划,以组建校级课题群的思路,着力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保障学校课程有效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老师们自主开发并实施的校本课程有:《水鼓击打表演——中国龙》、《声乐》、《中国武术》、《中国画》、《书法》、《中国象棋》、《十字绣》、《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素描》等13项,这些校本课程的设置,不仅为孩子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更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加适应教师的教学需求。通过课题研究,使得课程评价更趋合理,课程方案更加完善,更加成熟,课程实施效果更加富有成效。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校课程规划的有效落实。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一切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课程规划再好,实施不好,也是枉然。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定期开展开放周活动,开放周期间,骨干教师每人展示一节高质量的研究课,供老师们观摩,研讨。为了实现传帮带的效果,我们实施了青蓝工程,在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间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辐射引领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结对共建的氛围愈加浓厚,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推动了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是开展常态化的公开教学研讨活动。除了定期开展的开放周活动,学校统筹安排了每周一节公开课。公开课后的研讨是关键,公开课的当天风雨无阻开展研讨。听课必研讨,研讨必发言。每人发言只允许谈两点,一点亮点,一点建议。这种要求让每位老师的发言更加深入,更加具体,更有成效。
三是每年开展教学案例征集和论文评比活动。案例征集和论文评比活动,促进了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梳理和提炼,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放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三课一体”协调一致系统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教学无止境,育人无定法,我们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的路径和办法,努力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