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悦庆
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联和小学 529142
【摘要】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即是老师的角色也是家长的角色,是沟通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之间的桥梁,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引导和帮助,班主任在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状况。社会的的不断发展外界的因素干扰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影响,班主任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健康成长,正确的看待人和物,为小学生的健康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更好的面对学习和生活,是学校和社会的工作责任。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增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的,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班主任和学校共同承担的义务。班主任在班级中是一班之主,要扮演好心理保健工作者的教师,准确定洞悉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引导,因势利导的为学生排除各种心理健康隐患,这将是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1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1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的兴起,势必会对传统的教学理念造成冲击,所以小学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整合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不仅要求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更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班主任工作中要丰富工作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健康保价护航,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1.2创新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班主任不仅需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应在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传统的班主任工作以教育为主,主要方式为班主任以命令的方式叫学生执行,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学习进行规范。而在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则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与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关系。
2、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教育者也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的直接导师,我们班主任要放弃一些落后的教育方式,原来的那种灌输方式已经不适应了。在看待学生时,我们必须用同样的眼光,用自己的爱去感染每个学生。作为老师,还需要学习一些理论性知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健康。健康内容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状况,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日常活动。当发现学生有问题时,要认真研究和教育,进行简单的调查,找到原因并对症下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加以纠正。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学生所观察和研究的对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健康的行为特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2给与学生充足的尊重和重视
在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解读是长期以来教师工作中的失误,混淆思想道德的界限,把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搁置于尚未形成思想道德之中。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中会遇到学生的各种各样出现的问题,当出现问题时,不要急着对事件进行对错区分,也不武断地判断学生的素质,需要用自己的耐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整件事情的过程,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对症的心理指导。尊重小学生的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前提。想要尊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亦师亦友,这样会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动态。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少对学生进行责备,如发现学生有不恰当的行为举止,课下对其进行相应的交谈指导。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位置摆在学生朋友的位子而不是老师的位子,这样可以营造出友好和谐的交谈气氛,有利于学生在交谈中敞开心扉,接受有效的指导。班主任需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陷,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进度计划方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改正其存在的缺陷,发挥其有优点。这样长期坚持,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学生都会有明显的进步。
2.3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懂的爱护同学,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组织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并观察学生分组合作的表现。同时,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依据思想变化给予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学生间出现矛盾,班主任不能轻易批评学生,要了解事情的原因在利用心理教育知识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4 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懂的爱护同学,团队合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组织活动,将学生进行分组,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并观察学生分组合作的表现。同时,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依据思想变化给予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学生间出现矛盾,班主任不能轻易批评学生,要了解事情的原因在利用心理教育知识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3、结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是学生主要的社交场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需要重视班级纪律的维护,还应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多让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紧密联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26.
[2] 陈 国 楷 .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在 小 学 班 主 任 工 作 中 的 渗 透[J]. 学 周刊,2019(31):164.
[3]魏永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92-93.